家庭情绪养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有没有流程图?能不能具体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有一天,王老师转介来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据王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特别容易暴躁,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不遵守纪律。在诊室里,孩子双手交叉在胸前,像个小大人,神情鄙夷地看看我,又随手拿起一本诊室里的童书翻起来。孩子爸爸有条不紊地讲述着孩子的各种问题,孩子就像是为了防止自己听到爸爸的“工作报告”似的,专注于书的世界。那是一本幼儿园大班的读本,三年级小学生想必看得也是很无聊,但是他始终没有要抬头和我眼神交流的意思。

这个爸爸进来没多久就展现出一些他们家庭的情绪氛围特点。我们在和孩子交谈的时候,他始终在旁边补充和纠正,补充我们没问的,纠正孩子没回答清楚的,提醒孩子正确的坐姿。最后他总结了本次来访的目的:孩子在学校经常上课睡觉,而且情绪很容易失控,好几次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公物,甚至和同学打架。老师的批评教育完全不管用。他作为父亲也多次被学校请去谈话,老师已经明里暗里提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希望他带孩子来医院看一看。

爸爸把孩子校内外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当被问到他们从小怎么养育孩子的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她说:“规矩是从小就立了,现在可能还是管得不太够。”为了解孩子是否存在“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我们做了心理测评,发现孩子在集中注意力上并没有太大问题。当问孩子为什么要在学校做出那些行为时,孩子回答了这样一段话:“既然不管我做什么都是错的,那我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大家都别想好过,我说什么都说不过他们,你还是别问我了。”这是很有趣的回答,孩子用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在表达着不满、无可奈何,似乎还有无尽的委屈。虽然他目前的外在表现呈现为冲动控制等行为问题,但背后更多的是情绪管理问题,而这和家庭情绪养育的方式密切相关。

儿童青少年的自控力与他们感受到的父母支持程度有关,孩子获得家长的支持越多,就越少出现行为和情绪问题。亲子关系的质量与孩子情绪控制的能力呈正相关。如若父母过于严厉、过分控制或放任,孩子则可能出现情绪控制困难。孩子在面临困境时需要的是父母及时的情绪回应,而不是一味的行为约束。

因为门诊时间有限,我只能和家长简单地解释了一下情绪养育的重要性,但这位爸爸听完之后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你说得有道理,你们有没有流程图?能不能具体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做?怎么样叫作情绪养育?我和他妈妈该怎么说才算做到对孩子有情绪回应?”突然,我觉察到爸爸说话时候的语气,就像是在和秘书讨论一个项目的执行计划:“下午会议几点?什么主题?都有什么人参加?地点在哪里?项目报告有了吗?”

父母希望可以依赖自己的权威制造一种家庭氛围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或许在某一个阶段会做“好孩子”,听从命令,避免惩罚。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当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候,他希望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此时,单纯的权威很难再起作用,还可能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养育并不代表溺爱孩子或者不管孩子,而是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情绪被接纳、被理解,父母能和他一起探索问题的答案。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愿意迈出这一步。

这个故事说明:情绪养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老师及与青少年教育发展相关的成年人共同努力,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情绪教育。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比如倾听、理解、鼓励、引导等,帮助孩子有效地进行情绪的识别、表达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