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绪养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她看着好好的,哪里病了?

一位妈妈在门诊里问我们:“我的孩子真的生病了吗?”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门诊中能排进前三的“灵魂拷问”。我们会问:“您觉得孩子有什么异常吗?”妈妈接着说:“没觉得异常啊!她自己要来,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年她还说要考某某大学、要做设计师,但是这学期学习退步得厉害。你看,她身体健康,上学好好的,昨天晚上睡觉前还在刷手机,哪里看上去是有病?就算真的有病,那也是手机用得太多了。”孩子此时把头埋得低低的,一言不发。

我想打断这位妈妈,但是看着她逐渐泛红的眼眶,我知道她们的家庭情绪氛围一定另有隐情,所以在那一刻我并没有和妈妈说什么道理,而是让她继续诉说。就这样,妈妈不停地向我“控诉”,自己在离异后如何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健康养大,孩子父亲如何冷漠不管,孩子又是如何在家很好但是在学校心理老师那里和医生面前伪装得自己好像很抑郁以博取外人的同情。当说到自己无意间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时,她哭了。此刻,母女二人不发一言,孩子把头埋得更低了,诊室弥漫着委屈和抑郁的情绪氛围。孩子妈妈冷静下来一些后,问我:“医生,她是不是真的生病了?是不是抑郁症?”我点点头。

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情绪出现问题的人,看上去四肢健全,也不发烧。妈妈本身处于巨大的情绪危机中,她更加无法理解:孩子的情绪怎么了?但这时候如果要立即和一个崩溃的妈妈讲大道理,讲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指责父母的疏忽和粗心,或者讲她自己所呈现的情绪危机状态,或许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我对这位妈妈说:“你和孩子经历的这一切,换任何一个人也都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孩子感到抑郁,不是任何人的错,更不是孩子在道德品行上有什么问题。养育孩子很辛苦,今天你会这么崩溃,或许也是因为你觉得自责,觉得是不是自己照顾得不够好,也有对她爸爸的责怪,孩子的状况让你感到很无助。”

妈妈说:“是的,我不知道还要怎么做她才能满意,才能好……”

当时,我的脑子里有很多道理想要同妈妈说:孩子到底是在我们面前伪装得不好,还是在你面前伪装得太好?为什么健健康康的孩子非要在手臂上划出一条条伤口?为什么孩子有梦想,却在学习上使不上劲?难道在家里打游戏、混吃等死是她想要的人生吗?

我们都知道,情绪是人类的本能,也是最基本的心理体验之一。而情绪教育则是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从小到大积累下来的不良情绪正在吞噬这个孩子,而妈妈不明白—我把你的身体养得那么健康,你为什么就不能像理想中的那个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好好学习呢?其实,不管是情绪,还是疾病,首先都需要被看见。因此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会通过常见的青少年情绪问题案例,帮助家长和老师们了解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特点,有序地开展情绪方面的教育。我们也把这种有序的、调动孩子主观能动性的情绪教育,称作“情绪养育”。

如果缺乏有效的情绪养育,许多孩子是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的。他们可能会经常感到焦虑、沮丧、愤怒或者被其他消极情绪困扰,这些情绪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还会对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一些孩子也会出现行为问题,比如冲动攻击行为、回避行为等,这些问题同样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导致更多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