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原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5/44593075/b_44593075.jpg)
(六)教育的角色扮演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扮演怎样的角色?
通常来说,考虑到教育与社会的应然与实然关系,教育的角色扮演包括两个问题:一是教育应当扮演的角色问题,二是教育实际扮演的角色问题。注58一般来说,教育的使命决定了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影响了教育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教育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实际角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究竟在社会中承担的是什么角色,二是教育为什么会在社会中承担这个角色。
社会决定论认为,教育属于社会,应当为社会所服务,同时受社会的限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处于强势的一方;而教育处于弱势的一方;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教育应当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应当服从社会的期待和希望。换一种说法,社会决定了教育承担的角色。
教育能动论认为,教育是有一定的能动性的,教育系统在社会中是独立自主的,而不是社会的附庸。教育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在社会向它提出要求的时候,教育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作出判断与选择。也就是说,在社会这个大场域中,教育承担的角色是由教育自身所决定的,是教育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的选择。
实际情况是,教育既非社会决定论所描绘的那样被动从属,也非教育能动论所论述的那么独立自主,教育实际上受多方面的影响,它扮演的角色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有两个:一是主观的教育的态度,是教育系统所有的,基于自身的价值取向与利益权衡而形成的对于社会发展进程的态度注59;二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所被赋予的地位,是现实社会中,教育客观存在的地位。
如果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态度大致分为赞同、漠然及反对三种,并把教育的实际社会地位大致分为高、中、低三种状况,教育的实际角色便有九种可能(表1-1)。注60
表1-1教育的实际角色基本类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1215B/23781989709067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bg001.jpg?sign=1739638091-wCn7kUeKJaxPJosZD7zDVqXJ1nOzQyJs-0-555cf90d08413a89d8c75fcb59e01e23)
本表构型源自(日)新堀通也的《教育的病理——教育病理学的结构》,详见陈桂生等选编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瞿葆奎主编的《教育学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69页。此处对新堀通也的原表有多处改动,并在下文中依据笔者自己的理解对表中所列各种基本角色类型进行了相应解释。
通过表1-1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角色发生着变化,但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范畴。
推动者当教育基于自身价值取向与利益权衡对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要求持赞同态度时,全力以赴地推动这一进程便会成为教育的必然选择。注61但是,就教育的推动者角色而言,它的基本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换一种说法,如果教育在社会中占据较高的地位,那么教育通常便会在社会中占据着启蒙者的地位。教育系统在社会系统中会认真阐述社会发展与要求的合理性,会全力思索,尽自己所能讨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这些都可以称教育为社会的启蒙者。但是,如果教育地位得不到满足,与教育系统对自己地位的期望值不符,那么教育系统便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感觉自己的分量的轻微,难以自信地承担启蒙者的角色,当然,教育依旧会积极融合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中,但是它会自觉退出启蒙者角色,而以协助者自居。但是如果教育的社会地位较低,那么教育也会相对来说比较低调,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对社会比较顺从,当然也会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这种顺应在总体上也还属于推动的范畴。
抵制者与推动者的总体角色截然相反。注62如果教育只是考虑自身的权力、利益,教育系统追求自己的价值取向,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对社会的发展持反对态度,那么教育有可能就会阻碍社会进程的发展,当然它的阻碍程度也会随着教育系统地位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如果教育在社会系统中占据较高的地位,而教育承担抵制者的角色,那么教育就会明确站在社会发展进程的对立面,并且采取实际行动,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但是如果教育在社会系统中占据不高也不低的中等地位,教育系统便不敢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我行我素,光明正大地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因为教育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并没有足够的能量,但是教育系统依旧会尽可能地试图阻碍社会的发展进程,只是能量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浮动,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教育系统在这个进程中会发出一些质疑和不满的声音,并且会作出一定的批评,而这种批评便是对社会的阻抑行为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所承担的就是批判者的角色。但是,若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非常低,那么教育系统便会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深感无力,此时教育系统因其自身的地位而没有过多的能量去阻抑社会的发展,也就不能对社会作出质疑和批判,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教育系统更多的会呈现出一种消极沉默的状况,即便在它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它也会拖沓卸责,消极怠工。
逍遥者介于推动者与抵制者之间。这种角色往往是教育系统通常会扮演的一种角色,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教育承担的这个角色会持默认的态度,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的这种状况也会发生相关的变化。如果教育的社会地位要比预想的高,那么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往往会比较超脱,会秉持一种任随社会自身发展的态度,即对此不过问,比较超脱。但是,如果教育的实际地位不低也不高,那么教育系统便不会如此洒脱,而是尽量拿捏好分寸,既不会阻抑也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是以旁观者的角色与社会发展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如果教育的社会地位比较低,那么教育系统便会竭力保护自身,会努力与社会发展变化保持距离,因为如果教育的社会地位低,就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社会的指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育系统会尽可能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会刻意逃避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个时候,教育所扮演的便是逃避者的角色。
针对上述的分析,这里需要说明几点:第一,表1-1所展示出来的框架可能会指向所有的教育;第二,表1-1的框架不仅仅是针对国家整体范围内教育系统的角色扮演,还适合某一区域或某个学校中的角色扮演;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进程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既可能会比较赞同社会发展的某一进程,有的时候也会对社会发展的某一进程持消极态度或漠然态度;第四,表1-1中九种基本角色类型带有韦伯所说的纯粹类型注63的色彩,这并不是说假如把某一种现实教育所扮演的角色称为某种类型,就实际地成为了这种类型,也并不意味着如果将某一现实教育的实际角色称之为某种类型,那么该教育就一定只能纯粹的属于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