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景晏图霸
同学们一定学过《晏子使楚》那篇文章吧,在那篇文章里,晏子机智善辩,回击了楚王的种种刁难,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是一个智多星和外交家的形象。晏婴作为齐国一代名相,辅政四十多年,齐景公有言曰:“无晏婴政不清。”他担任齐国相国,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又如何辅佐齐景公达到霸业的顶峰?
晏婴相齐

公元前556年,晏婴的父亲晏弱病逝,晏婴继父位为卿。他历灵公、庄公、景公三朝,齐景公时长期担任相国。晏婴任相期间,立足齐国实际,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提出了合乎国情的主张和措施,其主要内容是:
以民为本。晏婴把“以民为本”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他明确地指出:“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认为统治者行政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为民着想,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
以礼治国。晏婴执政期间,齐国的田氏为了夺取政权,笼络民心,在自己的封邑内,采取了“小斗进、大斗出”的惠民之策,势力不断扩大。为遏制田氏势力的增长。晏婴劝谏齐景公,只有以礼治国才能使姜齐的政权维持下去,他劝齐景公带头守礼。
薄敛省刑。齐景公赋敛严重,老百姓收获的三分之二,都要纳入公室;刑罚十分严酷,老百姓动不动就被砍手砍脚,惨不忍睹。晏婴针对当时齐国的实际情况,匡君救失,迫使当政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上的改良措施,缓和了矛盾,稳定了局面。
晏婴在民本思想的指导下,以礼治国;敢于直谏,匡君救失;重民举贤,廉俭力行;刚柔相济,忠心爱国;从而使趋于没落的姜齐政权,能够在列国争雄中保持了大国的地位。
晏婴相齐

临淄东周墓殉马坑
齐景公姜杵臼,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他虽生活奢侈,才能平庸,但能任用晏婴为相,善于纳谏,比较重视国事、爱臣爱民,并且有复霸兴国的远大理想,所以,在他任期内,齐国呈现出较为强盛的局面,进而几乎又成了霸主。
公元前530年,齐景公到晋国为晋昭公即位祝贺。宴会中,晋、齐两位国君玩投壶游戏,景公让晋昭公先投,晋国的陪客中行穆子替昭公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君如果投中了,晋国就可以做霸主。”晋昭公一下子投中了,晋国的臣子们一片欢呼。齐景公拿过投箭,也不卑不亢地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如果我投中了,将代替晋君而强盛。”说完一下投去,也投中了。在这次宴会象征性的较量中,齐景公的气势压倒了晋国,维护了齐国的地位和尊严。
公元前526年,齐景公经过精心谋划,选中了较小的徐国作为进攻目标。齐国大军刚至蒲隧(今安徽泗县),还未进入徐国境内,徐国就已派使者请求归服。距离徐国较近的郜、莒二国赶紧也派使者表示宾服。后来三国订盟,齐景公捧着徐国贿赂的甲父鼎,凯旋而归。蒲隧之盟,晋国未加干涉,充分证明了齐景公与晋国争夺霸主的初步胜利。
公元前501年,齐、卫联军讨伐晋国,攻破夷仪(今河北省邢台西)。齐国勇士蔽无存奋勇杀敌,第一个登上夷仪城头,最后在城里和敌人格斗,战死在了屋檐下。大夫东郭叔、犁弥、王猛等人也奋勇争先。夷仪被攻克之后,齐景公厚葬蔽无存,亲自推着丧车表示哀悼,重赏了犁弥等人。此战,齐国最终夺取了禚(zhuó)、媚、杏等地。之后晋国的盟主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公元前497年,齐国、卫国在溴氏(今山东巨野附近)相会,派精兵攻晋国河内(今河南汲县一带),后来又夺取了晋国的邢等八个城池,从而达到了齐景公图霸事业的顶峰。
齐景公通过对各诸侯国的硬打软拉,恩威兼用,拉拢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使得齐国又能与晋、楚两大国抗衡,形成了三强鼎立的局面。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
知识链接
“孺子牛”的由来
“孺子牛”的典故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齐景公的儿子;“孺子牛”指的是齐景公。景公是个慈爱的父亲,非常宠爱儿子,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儿子骑着自己、牵着自己玩。不巧儿子跌了一跤,绳子一拽,扯掉了景公的牙齿。鲁迅先生后来化用了这个典故,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那就是:对敌人无比仇恨,决不妥协;对同志无限热爱,鞠躬尽瘁。

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晏婴治国的历史资料,然后分析他在当时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2.请同学们参观齐景公墓殉马馆,谈谈你对齐景公的看法。

本课参考文献:《齐文化发展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