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目的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对世界文学影响深远,至今仍站在世界文学高峰。在当今回顾经典的历史潮流中,重读莎士比亚势在必行,正如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所言:“没有莎士比亚,就没有经典……没有经典,我们就会停止思考。”[1]无论是中国学界,还是英语世界,莎学学者都把握时代思潮、站在学术前沿,在重读莎士比亚的学术探究路上不断推陈出新,共同推进了莎士比亚研究。
文化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延绵不断,离不开异质文明间的对话、相互影响与相互汲取养分。从宏观的人类发展史来看,“一部恢宏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各种文明相互影响、相互滋养、交融互进的历史”[2]。正如罗素所言,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已多次被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如希腊对埃及的学习、罗马对希腊的借鉴、阿拉伯对罗马的参照、中世界欧洲对阿拉伯的模仿、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对拜占庭帝国的仿效,皆为实例。[3]从微观的学术研究来看,同样如此。在倡导跨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的今天,促进不同文化视域中的学术研究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借“他者之镜”反观自身,以“他山之石”来激发、助力本土化视域的学术研究。其中,立足于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现状,跟进英语世界莎学研究动向、引进英语世界莎学研究新成果与新视野至关重要。在此时代背景下,本研究应运而生。
本书旨在梳理、研究英语世界莎士比亚研究中国内研究所不曾涉及或有所涉及但未深入研究的新材料与新视域,对其进行充分、系统的研究,总结其特征,并与国内相关议题进行比较,以期为我国引介莎士比亚研究的新材料与新方法,给国内莎士比亚研究带来启发,进一步推动国内莎士比亚研究。此外,本书还按主题分类,整理了英语世界百年来莎士比亚研究成果,附于文末。这类文献视角新颖,鲜少被引介至国内。这在我国引介西方莎士比亚研究新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