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中国古代散文(全2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儒家先驱及儒家对神话的改造

(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类型及先祖序列

古代神话传说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内容庞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尤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没有专书,都是零星散记在各种典籍中,但这丝毫不能说现存的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不能反映我们先民的历史。不过,这需要我们对现有的零星分散记载的神话与传说进行梳理,对其分析归纳、分类排比,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对神话传说进行归纳排比,关键是如何确立分类的标准。

关于神话传说的分类,学者们见仁见智,划分的类型不一。西方学者L·斯彭斯在《神话学绪论》中将西方的神话分为21 种类型:1.创造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神话;4.报答神话;5.惩罚神话;6.太阳神话;7.月亮神话;8.英雄神话;9.野兽神话;10.习俗或祭礼的解释神话;11.对阴曹地府的历险神话;12.神的诞生神话;13.火的神话;14.星辰神话;15.死亡神话;16.向死者提供祭食物的神话;17.禁忌神话;18.化身神话;19.善恶两元论神话;20.生活用具起源的神话;21.灵魂神话。

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则把中国的神话分为九种类型:1.一望而知是神话的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2.传说;3.历史,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神化了的历史,如武王伐纣、李冰治水等;二是历史化了的神话,如少昊以鸟名命名官、颛顼绝地天通等;4.仙话,如嫦娥窃药奔月、玄女教黄帝兵法等;5.怪异,如“江郎神”“天公狗”等,也有极少部分鬼神话;6.一些带有童话意味的民间传说,如“中山狼”“吴洞全履”等;7.来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如哪吒闹海、天女散花等;8.关于节日、法术、宝物、风习和地方风物等的神话传说;9.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这九种类型不仅有神话,还有传说、仙话等,所以袁珂先生又把它们称之为广义的神话。

这二位神话学专家对神话传说的分类,不仅显得有些烦琐,而且显得有点混乱。对各事物的分类,应该是对各事物某一同类性质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排比,着眼点是同类性质,所以分类就要坚持用同类性质这个标准,否则就失去了统一的可比性,势必造成分类上的混乱。不论是斯彭斯还是袁珂,在对神话传说进行分类时,一会儿以题材分类,一会儿以所述对象分类,一会儿以神话传说的来源分类,一会儿以善恶道德分类,等等。造成分类上的混乱,各类型之间的内容有许多重叠、交叉的现象,甚至还有遗漏的内容。

那么如何科学地划分神话传说的类别?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应该有这么一个简单不过的原则,这就是坚持统一分类标准,这个标准可以是题材,可以是所述对象,可以是资料来源等,但不可混杂地同时使用几个标准。并且在分类时不宜分得过细,分得越细,其包容性就越差,越难概括五花八门的神话与传说。这里,我们试用以题材这一标准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分成四种类型:1.关于创世的神话传说;2.关于祖先神创业的神话传说;3.关于英雄事迹的神话传说;4.关于自然风物、民间怪异的神话传说。

这四类神话传说中,关于自然风物及民间怪异的神话传说,产生得最早,有的可能产生于氏族社会初期,由于人们认识力低下,将大自然认识成具有人格化的自然神灵,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幻想征服与支配大自然的愿望与理想。

其他三类神话传说的产生晚于自然神话。创世的神话传说,反映了我们先人对世界产生及人类起源的思索与解释,祖先神的神话传说,表明人们崇拜的偶像由自然神逐渐过渡为祖先神。英雄神话传说的产生可能比较晚一些,说明氏族社会人们对人类自身改造自然力量的充分认识,但将带领人们征服自然或其他氏族部落的英雄事迹,又多归于祖先神,形成英雄神话传说与祖先神话传说的内容有重叠、交叉。

在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进行分类、梳理、归纳时,我们发现同一题材的神话传说,在不同的典籍中往往记载的并不完全一致,证明了神话传说所具有的群体性。原始人对同一事物,本来就存在着不同的感受与想象,且同一神话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又经不同人的理解与改造,神话与传说往往是众人解释的集结,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与传颂的,只不过是大家认为是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这个角度讲,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潠,能够保存下来的是更近于历史真实的那一部分神话与传说。

所以,在中国古代四类神话传说中,比较而言,信史成分较多的当是:创世的神话传说、祖先神的神话传说和英雄的神话传说;因而后世保留这三类神话传说也较多,在这三类神话传说中,较多的又是关于祖先神的神话传说,祖先神的神话传说中有时还包括创世神与英雄神,呈现出一个系列化的特点。

我们常羡慕古希腊神话传说,确实,古希腊神话传说在世界文学中,地位显赫,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难以与之比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之所以如此辉煌,是因为它有神话传说的专集传世,而且神话传说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系列与统一的天神谱系。

古希腊的神系开始于宇宙中混沌神卡奥斯、地母神盖亚、冥土神塔耳塔洛斯和爱神厄洛斯。天神乌拉诺斯是从盖亚身上产生的,然后又与母亲盖亚结合生下了一群巨神。乌拉诺斯害怕这些巨神夺取他的王位,在他们刚生下来后,就把他们一个个囚入地下深渊。盖亚同情孩子们的遭遇,并支持他们起来造反,最小的儿子克洛诺斯在盖亚的帮助下夺取了王位,并娶其姐妹瑞亚为妻。克洛诺斯当王后也害怕他的孩子来夺王位,于是把他们一个个吞进自己的肚子里。只有最小的儿子宙斯被母亲瑞亚藏了起来,躲过了厄运。宙斯长大后,打败了克洛诺斯,迫使克洛诺斯吐出所有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奥林帕斯神山上建立了神的大家庭,宙斯当然是神王了,他的姐妹赫拉为王后,他的兄长哈得斯为冥神、波塞冬为海神、姐妹得默特尔为农神,他的儿女阿波罗为太阳神、阿尔忒弥斯为月神、赫淮斯托斯为火神与匠神、雅典娜为智慧女神、阿瑞斯为战神、海尔梅斯为神使,阿芙洛狄忒为爱神,这就是古希腊的“奥林帕斯神系”。奥林帕斯神系中的神属于天国的神,但天国的神同时也是人类的缔造者与统治者。古希腊神话中讲:有一个叫作普罗米修斯的神,他是地母盖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伊阿托斯的儿子,他降于大地,按照神的形状,用泥土捏造成有生命的人,于是大地上有了万物之灵。古希腊神话还把人类社会分为黄金、白银、青铜、黑铁等世纪,这些世纪的人类种族也是分别由天神克洛诺斯、宙斯等创造的。

晚于奥林帕斯神系神话的古希腊英雄传说,有许多不同的系列,如有耶松乘阿尔戈船取金羊毛、海格立斯为民除害、柏修斯砍女妖、提修斯渡杀怪物等系列。

原来我们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没有专集,神话传说分散记载于各种书籍之中,零星短小,不成系列。但如果综合归纳这些零散的神话传说,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祖先神的神话传说有自己的系列,能窥到我们一代代的先人那动人魂魄的生活与斗争,从中可以看到氏族社会血缘关系及民族初期的发展痕迹,从中感受到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进一步证明:我们这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从它最初的原始阶段,便是一个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民族,这一优良的品质作为民族机体的基因,一直遗传至今,成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但我们祖先神的神话传说在不断地“历史化”,使祖先的事迹更近于历史的真实,这免不了淘汰了许多原始的祖先神的异常丰富多彩的怪异故事。中国古代祖先神神话系列并不逊色,是它越到后来越接近“人”,而古希腊的神话仍保持着浓厚的“神”的色彩,这大概就是我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希腊神话传说最大的不同吧。

位于世界东方的中国,在旧、新石器的时代,南北各地都分布着许多不同的氏族部落,不同的氏族部落自然流传着不同的属于自己氏族部落的神话传说,后来由于氏族部落的不断融合、联合,各氏族的神话传说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氏族血缘关系的加强与扩大,人们心中原崇拜的偶像自然神逐渐由创世神与祖先神所代替,尽管当时的创世神与祖先神还不免带着自然神的色彩。大约在氏族大联合时期,基本统一的创世神及祖先序列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这个序列形式上属于神话传说,但由于它将古史解释得较为“合情合理”,具有了更多的信史成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据现有的神话传说资料,华夏祖先系列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做如下所述:

远古人根本不具备进化论的观点,他们看到人是由人生育出来的,那么追根溯源,最初的人是由谁生育的呢?那就必定是最初的祖先。在鸿蒙时代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美丽而动听的神话传说,其中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对这个问题解答得似乎较为“圆满”。人类的产生首先需要一个先决的条件,即生存的空间,先有了天地才会有人类的产生、繁衍。人们于是大胆地设想:天地还没有生成前,宇宙只是一个阴阳不分的如同鸡蛋一样的混沌体,盘古就孕育在这一混沌体中,他是宇宙第一神人。他在混沌体中一天天地长大,经过一万八千多年,混沌体突然迸裂,混沌体中轻而清的东西飘呀飘,向上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降,变成了地。随着天不断升高,地不断变厚,立于天地间的盘古的身子也不断地增高。又经过一万八千年,盘古老死了,但他的气息、声音变成了风云雷电,双目变成了日月,肢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与山岳,血液变成了江河,……总之,盘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天地间的万物,就连他身上的寄生虫也遇风而化,变成了一个个人。盘古以自己的死亡,换来人类的诞生。关于人类的诞生,还有女娲捏泥造人、女娲与伏羲婚配生育后人等神话传说,因都没有讲天地自然等人类生存环境的由来,所以都没有盘古开天地造人类的神话传说影响大。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最初来掌管天下的是天皇氏兄弟十三人,他们创立了干支,确定了岁次与四季。天皇氏之后有地皇氏兄弟十人共治天下,他们教民分辨日、月、星辰,为民划分出昼夜时辰,确定了日、月的时间概念。地皇氏之后由人皇氏九兄弟治世,他们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区,人皇氏在中区统管天下,其余兄弟每人分别治理一区。以上就是神话传说中所说的“三皇”。“盘古”与“三皇”是后出的神话,“盘古”从字面理解,就是追问、查究古事的意思。“天皇、地皇、人皇”,是天、地、人观念的反映。《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皇立天道,地皇立地道,人皇立人道,有了天、地、人,就构成世界了。

三皇之后,不知过了多少年,到了有巢氏治世的时代。有巢氏教民在树上架巢,以避猛兽伤害;教民剥兽皮遮体以保温暖。有巢氏之后有燧人氏,燧人氏曾见啄木鸟啄树时粲然有火花,便悟出钻木取火的道理,从此,人们开始食用火烤的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大大减少了疾病的危害。有巢氏、燧人氏的名称,明显是指巢居、用火,并非指专人,只是人类进化阶段的一个标志。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历史进入了伏羲的时代。传说伏羲氏的母亲叫华胥,一天在一个叫作雷泽的地方行走时,踏到了巨人的足迹上,于是怀孕生下了伏羲。伏羲长就人首蛇身,非常聪明,抬头能仰观星象,低头能俯察地理。他后来画八卦、定方位、制历法,命令仓颉制文字(一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代替结绳记事,教民制网捕鱼、驯养六畜,深受人民的拥戴。当时冀方有个共工氏康回,原为伏羲的臣子,后兴兵作乱。伏羲氏派大臣祝融氏去进行讨伐,把共工氏一直追赶到不周山下。不周山原来是天柱之一,共工氏因惨败而恼怒,一头撞折了天柱,使西北天倾东南地陷,伏羲妹子女娲见状,于是炼五色石补天,人民才免遭毁灭,这里,把中国地形特点的形成,也作了奇特的想象与解释。伏羲又称庖牺,是因其取牺牲以供庖厨,故得此名。有的神话传说还称其为“宓牺”“包牺”“伏戏”“炮牺”等,说明伏羲只是个象征性的名号,若是具体的人,是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伏羲之后有神农氏,他的母亲叫女登,因生神农氏于姜水之上,所以神农氏为姜姓。神农氏长着牛头人身,他创造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耘、播种,又教民种桑养蚕、织丝纺布。神农氏亲自尝遍百草,制作草药,为民治病。天下百姓大悦,相率来归,拥戴神农氏为炎帝。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女娃,一次去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女娃不屈的魂灵化作一只叫作精卫的小鸟,衔了西山的树枝与石头,不停地投入东海,决心要把淹死她的大海填平。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有巢、燧人、伏羲、神农治世,年代久远,说法众多,多有虚妄的附会。有人认为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神农,有人认为是指伏羲、神农、共工,也有人认为是指燧人、伏羲、神农,等等。实际上都是象征性人物,通过他们来曲折地反映原始社会初期发展的状况,其名号都是后人所加,并非真有其名。

神农死后,帝位传至榆罔,榆罔自以为智力过人,便胡作非为,引起群臣怨恨,蚩尤乘机作乱,逼得榆罔离开都城,逃至涿鹿。蚩尤又兵围涿鹿,危急之中,诸侯轩辕率兵前来营救,并生擒了蚩尤。众诸侯于是废除榆罔,拥立轩辕为帝,这就是名声显赫的黄帝。黄帝善于用人,他根据鲈鱼送给他的《图箓》,设立五官,分管天下五事,又命臣子作浑天仪、九章算法、五音十二律,创作《内经》,在历法、度量衡、音乐、医学方面都有发明创造。又教民养蚕织绢、缝制衣服、制造车舟弓箭、营建房屋。黄帝本人就是一个大发明家,如有一次他出游空桑,看到圆形蓬叶随风旋转,受到启发而想到转动的车轮,于是制造出牲畜拉的车辆。车辆的横木叫轩,直木叫辕,所以人们又称他为轩辕氏。

黄帝去世后,帝位传给其子玄嚣,也就是少昊金天氏。后少昊崩,群臣立其兄昌意之子高阳氏为帝,也就是颛顼。颛顼死后将帝位传给少昊孙帝喾,帝喾崩,子挚继位,但他荒淫无度,不理国政,听不进贤臣的劝谏,于是被诸侯所废,立帝喾另外一子为天子,这就是帝尧陶唐氏。帝尧为君,坐轻车住茅屋,任人唯贤,广开言路,四海安宁,人人心情舒畅。有一天,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草木枯黄、庄稼焦死,尧命羿用箭射落九个太阳,羿又为民除去猰、凿齿、大风等危害。不料酷热过后,洪水又泛滥成灾,群臣荐举鲧去治水,鲧只知以土堵水,治水九年,劳而无功,尧斩鲧于羽山以警示后人。在与大自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尧一天天地老了,经众臣举荐,自己考察,将帝位让于贤者舜,这种领导人权力的继承法,反映了氏族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职位交接的历史真实,历史上称作“禅让”。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真正的“禅让”,仅限于尧、舜二帝。尧、舜之后,中国历史上虽也演过“禅让”的闹剧,实际都是在武力威逼下的被迫交权。

舜以孝德闻于天下,继帝位后仍旧像尧那样任用贤能,得到了天下人的拥戴。但有三苗之民不服统治,有臣子建议对其进行讨伐,舜回答说:民有不服,说明我行德不厚,采取镇压不是正道。仍以德感化,终于使苗民诚服来降。舜子商均是个无所作为的庸人,舜学帝尧以天下为重,传贤不传子,立下遗嘱要把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一次舜外出巡视,死于鸣条,葬于苍梧九疑山,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同往哭舜,泪洒修竹,至今那里的竹子上还有斑斑泪痕,后人称这种竹为湘妃竹。

禹是颛顼之后,初封为夏伯,故称伯禹,他奉舜帝命令治理洪水,领导人民修渠挖沟,疏通江河。相传禹治水积劳成疾,身患偏枯之病,步履艰难,故称“禹步”。禹因治水,足迹遍及各地,因而划分了九州的区域,后世因此称中国为“九州”或“禹域”。禹又铸九鼎,制刑法,象征国家政权。并自谦德才浅薄,去帝号称王。禹娶涂山氏之女,生子名启,禹百岁后崩于会稽。至今浙江省绍兴会稽山上存有“禹穴”,相传为禹的葬地。禹之子启废禅让行世袭,建立了夏王朝。标志着氏族社会的消亡,奴隶制国家的诞生。

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视为上古史,当然不对,因为它存在着先人的许多幻想;如果把它视为完全与上古历史毫无关系的幻想,同样也不对,因为透过这种幻想可以看到原始社会的历史本身,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理性主义的觉醒,历史意识的高扬,古代史官原来沟通神人的职能逐渐弱化,而对先王先公的政事业绩的记录职能大大加强。他们不断剔除祖先身上的那些怪异色彩,逐步恢复他们作为民族英雄的真实面貌。于是,历史的进程不再由神来主宰,而是由英雄祖先来把握,人类的历史成了英雄的历史,人类初期历史更接近于真实。越到后来,神话中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都成为传说中的古帝王,他们有姓有氏有名,实际上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领袖人物。

孔子所删订的《尚书》,记述始于尧,司马迁的《史记》上限起于黄帝,把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称为五帝,立《五帝本纪》。为什么司马迁要以黄帝为本纪之首?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迁认为黄帝之前一切神话传说荒诞不经,无从考释,而黄帝的存在却有《尚书》《五帝德》《帝系姓》《世本》等典籍作确实的佐证,再加上司马迁做过相关的实地调查,证实以上典籍所载多属无诬。二是从黄帝开始,实现了天下一统,他“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史记·五帝本纪》),中华民族多民族大一统的社会文明真正是从黄帝开始的,三代帝王,列国世家,追祖溯源,皆本于黄帝,整个中华民族皆是黄帝之后。近年来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其中尧舜时代的存在,由此推测,司马迁所述是有根据的。

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司马迁在《史记》中建立了五帝、夏、商、周、秦、楚(项羽)、汉的正统序列,中华大地各地域的民族都是黄帝的后裔,都有着同一的血缘,从而在《史记》中,各民族都有其一定地位。如《大宛列传》写新疆地域民族,《匈奴列传》《东越列传》《南越列传》《西南夷列传》,所记则包括了中国东西南北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司马迁把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视为同一种族系统内的多民族的共同发展。以帝王为纪,用王朝嬗变和帝王兴替作为历史发展的纲目,条分缕析地理清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这一观念正是中华各民族维护大一统、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至今还起着这种巨大的精神作用。而这种思想观念的确立,不能不说,作为“历史影子”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