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及汉译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英语修辞格的划分

如上所述,文体风格是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修辞学的核心部分,而修辞格(figures of rhetoric)又是其中心内容。修辞格在当时的内涵比现在丰富得多。英语辞格通常分为两大类,即tropes和schemes。Trope一词源于希腊语词τρóπος,英语意为turn,即修辞者通过意义的改变——不是表达结构的改变——而达到修辞目的的修辞手段;scheme[8]则恰好相反,是修辞者通过改变表达结构而达到修辞目的的修辞手段。目前国内学者对scheme和trope的翻译不尽相同,现把各家译法列表如下:

事实上,以上各家译法都有可取之处,但这些译名都无法将原文的含义完全传达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汉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术语。Scheme和trope本身含义丰富,综合地考察各家的译法,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二词的内涵。为了行文方便,本书采用谢桂霞的译法。

表1-1 scheme和trope的译名

义变辞格通过改变词语原来的意义,而达到修辞效果,是与词语意义相关的修辞;形变辞格指的是通过偏离词语形式正常的排列顺序,从而达到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段,是与词语的排列形式相关的修辞(谢桂霞2010:19)。义变辞格涉及词义的改变或者词语替换,主要包括暗喻、明喻、换喻、反语、双关、讽喻,等等。形变辞格涉及词序或句子结构的改变,但不涉及词义的改变[9]。有学者(Barber 1976:104)将形变辞格分为语法形变(Grammatical Schemes)和修辞形变(Rhetorical Schemes)两种。语法形变辞格是指对正常词法和句法及通常语言使用的偏离,包括:单词的非常规形式、词性的故意误用、非常规的词语排序、省略,等等;修辞形变辞格不涉及词法或句法的偏离,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反复。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修辞学家对修辞格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但各家分法不尽相同,得出的修辞格数量也不一样。当时英国学校里所用的古典修辞教材《古罗马修辞术》要求学生学会65种修辞格,莎士比亚学生时代学校里通用的苏森布洛图斯的《修辞格简编》所列的修辞格达到132种,而皮查姆的《雄辩之园》收录的修辞格则多达近200种。

综合李亚丹和李定坤(2005)、科贝特(Corbett 1999)、凯勒(Keller 2009)、谢桂霞(2010)有关论述,我们把英语修辞格列表划分如下:

表1-2 英语修辞格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