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外来文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符拔与天禄的关系

符拔,兽名,古代文献中又写作扶拔、桃拔。《汉书·西域传》上记载,乌弋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256]《后汉书·章帝纪》记载,章和元年(87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257]《后汉书·和帝纪》记载,章和二年(88年),“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258]《后汉书·班超传》记载,月氏国曾通过班超向汉朝“贡奉珍宝、符拔、师子”。[259]《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安息国“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260]

符拔来自西亚和中亚希腊化古国。据法国汉学家沙畹研究,“符拔”一词译自古希腊文boubalis,羚羊之类,即叉角羚。[261]叉角羚和我们熟悉的蒙古草原上的羚羊不同,分布于非洲和欧亚大陆,非洲巨大的角斑羚肩高1.75米。雄性叉角羚都长有独特的向后弯曲的角,雌性叉角羚大部分无角。孙机指出,孟康认为符拔有角的说法是正确的。既然符拔是叉角羚,而叉角羚雌性大部分无角和雄性有角,也不能说《后汉书·西域传》中“无角”的说法完全是错的,只是当时人们见到的符拔数量不多又不相同罢了。汉代铜镜有的铸有带角的灵兽,并有题铭称其为“天禄”,据汉镜题铭,双角者为天禄,独角者为辟邪。[262]林梅村认为汉代灵兽天禄的原型即汉代被称为“符拔”的叉角羚,而独角兽辟邪则来自另一种西域动物。[263]

汉代时符拔来自安息、月氏、乌弋。帕提亚帝国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安息王朝,是亚洲西部伊朗高原地区古典时期的奴隶制王国。建于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代替。月氏起源于乌拉尔山、南西伯利亚一带,居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古代原始印欧人种游牧部族,亦称“月支”“禺知”。月氏于公元前2世纪为匈奴所败,西迁伊犁河、楚河一带,后又败于乌孙,遂西击大夏,占领妫水(阿姆河)两岸,建立大月氏王国。月氏西迁伊犁河、楚河时,驱逐了原居该地的塞人,迫使塞人分散,一部分南迁罽宾,一部分西侵巴克特里亚的希腊人王国,建立大夏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寻找的大月氏就是这个民族。后来大月氏征服大夏,并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班超的时代,大月氏已经被贵霜王朝取代,因此向东汉章帝进献符拔的是贵霜王国。

乌弋,即乌弋山离国,伊朗高原东部古国,位于现今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公元前329年为亚历山大东征中亚时所建。约在公元前128年,安息以北各部塞人为西迁中亚的大月氏人所迫,纷纷南下进入安息境内,直到德兰吉亚那和阿拉科西亚二郡之地,占据锡斯坦。安息王米特拉达梯二世(前123年—前68年在位)即位后,派遣贵族苏林率大军镇压入侵的塞人,经过十年战争,塞人降服,与土著安息人逐渐融合。苏林在德兰吉亚那和阿拉科西亚两郡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政治中心在锡斯坦。《汉书》把苏林家族治下安息人与塞人杂居地区称为乌弋山离国。公元1世纪乌弋山离国被贵霜帝国所并。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弋山离国,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不属都护;户口胜兵,大国也。东北至都护治所六十日行。行可百余日乃至条支,国临西海。……乌弋地暑热莽平,其草木、畜产、五谷、果菜:食饮、官室、市列、钱货、兵器、金珠之属,皆与罽宾同,而有桃拔、师子、犀牛。”[264]此西海当指今波斯湾。从《汉书》记载来看,汉朝与乌弋山离国有直接往来。安息国进献的符拔,可能也出于乌弋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