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清初的学术高压与桐城派的机会

《清史稿》列传在叙及刘大櫆时有这样的记载,“时方苞负海内重望,后生以文谒者不轻许与,独奇赏刘大櫆”,又云“姚鼐继起,其学说盛行于时,尤推服大櫆。世遂称曰方、刘、姚”[38]。这段文字的中心虽是写刘大櫆,却将桐城派三始祖前后相继、创立学派的过程完整地展现了出来。由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两层意思:一是桐城派的发展起点很高,此从桐城派始祖方苞“负海内重望”的学术地位就可看出;二是桐城派的开创者为方苞,但桐城派的最终成派有赖于方、刘、姚三代人的连续努力。

桐城派开创者方苞为什么能取得“负海内重望”的学术地位?桐城派发展至姚鼐时为何能“盛行于时”?这其中虽然有学术发展流变的内在规律,但一个重要的因素则在于清代的学术政治氛围及桐城派学人特别是桐城派三祖对这种氛围的主动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