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投资态势及结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几年来增长迅速,经历了多次具有转折性的变化。其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流量跃居世界第二。2015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高达1456.7亿美元,占全球比重近10%,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2016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17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幅高达44.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294.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9.5%。存量位列前十的国家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哈萨克斯坦、越南、阿联酋、巴基斯坦、缅甸、泰国。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以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产业为主。其二,中国开始进入资本净输出国的队列。2015年第一次实现资本账户直接投资项下资本输出,标志着中国正由“外资吸收大国”向着“对外投资大国”迈进,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随着投资国数量的增加,面临的海外投资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实施者,中国企业也是海外投资的积极履行者,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态势及分布状况,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雇佣需求及未来用工问题的走向。
一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及增长态势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快速增长。如图1-4所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由2006年的750.25亿美元快速增长,于2015年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到2016年年末达到13573.9亿美元,占全球投资的份额由2006年的0.53%,上升到2016年的7.27%,不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全球占比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同样也不断扩大。在全部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个)的投资存量占比由2006年的6.93%上升到2016年的9.53%,自2012年以来这一占比保持在10%以上,2016年略有微调。

图1-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存量占比
二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区域特征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及其变化
从投资存量来看,在201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存量规模上千亿美元的行业由2015年的4个增加到5个,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制造业,相比2015年制造业的投资存量冲破千亿美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739.94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34.92%,相比2015年的37.3%下降约3个百分点;金融业为1773.4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3.06%,相比2015年的14.5%下降1.4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为1691.68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2.46%,相比2015年的11.1%上升了1.36个百分点;采矿业为1523.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1.23%,相比2015年的13.0%下降了1.77个百分点;制造业为1081.3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7.96%,相比2015年的7.15%基本保持不变。图1-5显示,2006年、2010年与2016年三个年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偏好在近十年间没有发生较大的调整,在部分行业上有微小的调整。从存量上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制造业一直是占据优势的行业。

图1-5 2006年、2010年、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行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6年中国商务年鉴》整理。
2016年存量规模最大的五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如图1-6所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直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高的行业,2016年相比2015年占比降低了约3个百分点,为34.9%,从2006年到2016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排在第二的是金融业,2016年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为13.06%,相比2006年,金融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在逐渐减少;排在第三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占比自2006年以来略有下调,2016年占比为12.46%;紧随其后的是采矿业和制造业,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由2006年的8.31%下降到2010年的5.61%,2016年又增长到7.96%。

图1-6 中国OFDI存量占比最高五个行业的变动情况
进一步考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行业构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包括能源类投资、运输类投资、矿产类投资、技术类投资、金融类投资、房地产投资等。对大型项目投资的行业结构呈现多元化态势,2005年先由能源行业起步,2006~2008年逐步拓展至金属矿石、不动产、交通等行业,2009~2013年中国企业所涉及的行业拓展至高科技、农业、金融和化学等(张辉等,2017),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能力逐步增强。
2.中国OFDI的区位分布及其特征
首先,在区位分布上,东南亚(东盟)国家吸引了超过一半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如图1-7所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存量占比由2006年的29.34%稳步攀升,增长到2016年的52.37%,2016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677.61亿美元。东南亚国家中,吸引中国直接投资流量最多的国家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马亚西亚和柬埔寨,而吸引中国直接投资存量最多的国家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柬埔寨。其中,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紧随其后。
其次,图1-7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南亚地区占比由2006年的6.73%增加至2007年的15.27%,其后保持在13%左右,2015年降至11.7%,2016年这一比例为10.77%。南亚地区自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立以来,在通信、水力电力、交通等领域的投资迅速增加。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投资东道国。

图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区位分布变动趋势
最后,包括中亚、西亚、北非、中东欧、南欧等地区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自2008年来保持稳定的比例。
由上述分析可知,东南亚(东盟)国家在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区位分布中占据重要地位。多数东南亚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短缺较为普遍,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矿产业、能源行业、制造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