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一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特点及鉴别

二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
(2)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胃酸,胃酸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3)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破坏黏膜屏障使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受损,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的消化性溃疡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为三大临床特点。上腹部腹痛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2)缓解期无明显体征,发作时可有上腹部局限性压痛点。
(3)并发症:①出血: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②幽门梗阻: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呕吐大量呈酸腐味的宿食;③穿孔: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和急性腹膜炎的体征;④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尤其是45岁以上的病人等,发生率在1%以下,十二指肠溃疡极少见。
(三)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
(2)X线钡餐检查:
适用于胃镜检查有禁忌或者不接受胃镜检查者,发现龛影是诊断溃疡的直接证据,对溃疡有确诊价值。
(3)幽门螺杆菌检查:
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已将该检查列为消化性溃疡诊断的常规检查项目。
(4)大便隐血试验:
注意排除假阳性。
(四)治疗要点
1.根除幽门螺杆菌
临床上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目前,常以质子泵抑制药和胶体铋剂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抗生素通常选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的两种。疗程 7 d。
2.抑制胃酸药物
(1)H2受体拮抗药:
阻止组胺与H2受体结合,抑制胃酸分泌。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等。
(2)质子泵抑制药:
目前已知的抑制胃酸分泌最强的药物,可以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最后环节H+-K+-ATP酶(质子泵),减少了胃酸分泌。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特别适合非甾体抗炎药溃疡病人不能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时或难治性溃疡的治疗。
(3)抗酸药:
可直接中和胃酸,缓解症状,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3.保护胃黏膜药物
(1)硫糖铝:
作用机制是硫糖铝可黏附在溃疡表面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和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分泌。
(2)枸橼酸铋钾:
有较强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3)前列腺素类药物:
代表药物为米索前列醇,有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的作用。
(五)护理措施
饮食宜选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提高抵抗力。急性活动期应少食多餐,每天5~6餐,以牛奶、稀饭、面条等偏碱性食物为宜。少食多餐可中和胃酸,减少胃的饥饿性蠕动,同时可避免过饱所引起的胃窦部扩张增加促胃液素的分泌。
三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

雪狐狸巧记
消化性溃疡
溃疡病,经常见,四大恶魔常出现:出血与穿孔,梗阻与癌变;
出血表现为黑便,穿孔出现腹膜炎;梗阻病人吐宿食,少数病人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