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杨氏中医正骨的历史案例
第一节 父母案例举隅
父母亲行医几十年,通过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用内服外敷、手法正骨与夹板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列8例历史病例,可供参考。父母亲所录医案均保持原貌,药物剂量为钱两制,未换算成克制。
病例1 曾某,男,40岁,湘潭县易俗河镇农民。
患者于1952年3月18日上午8时许,因头晕不慎跌倒而致右胸肋部受伤,当时即有严重痛感,自敷草药治疗。第2天感觉畏寒怕冷,咳嗽吐痰,咳时欲吐,胸肋部疼痛加重。现因胸肋部疼痛3天就诊。
初诊(1952年3月21日):症见患者面容痛苦,咳嗽气喘,尤其是咳嗽时就要吐痰,并感到咳时右胸肋部更加疼痛。身感发热,睡觉不能翻身,若翻身更痛,难以入睡。检查见右胸肋部与上腹部胀满,压之痛甚,大便结,小便黄。脉弦数,苔白厚腻,舌紫暗。处治:予以右胸肋部外敷伤药,内服五积散加白豆蔻3剂。嘱避免受风寒,宜保暖,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二诊(1952年3月23日):经内服中药和胸肋部外敷伤药后,病情显著好转,患者自述右胸肋部胀痛减轻,咳嗽气喘欲吐与腹部胀满均已消失,二便正常。续服原方加三七(磨,兑服)、骨碎补、续断,4剂。右胸肋部调换外敷伤药。
三诊(1952年3月27日):经上治疗,诸症消失,已告病愈。嘱患者在近期避免受风寒湿热,饮食清淡平衡,适当运动,保养身体。
【按语】患者初因外伤致病,用发汗解表、温中散寒之品以除内外之寒,并佐以燥湿健脾、理气化痰药物,则气机宣通,痰湿消除,而脾运得健。诸症均可解除。由于本方能行气止痛,活血祛瘀,强筋壮骨,故使右胸肋伤速效而愈。因此,父亲强调说:“无寒不成伤,治先必祛寒。”临床治疗,看到病人受伤只治伤是不对的,其并发的内科病不能忽视,要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认真分析病证寒热虚实,辨证施治。此患者受伤后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复感风寒湿邪,卫阳被伤,温煦失司,故见畏寒;外邪束表,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带脉不通,加之外伤致气血瘀滞,故见身痛,右侧胸肋部胀痛难忍;肺为娇脏,易受外邪,风寒瘀阻,肺失宣降,肺气壅阻胸中,故见咳嗽,吐痰,气喘;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脾阳受损,湿困中焦,运化失司,故见胸满,恶食欲吐;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腑气不通,故而腹痛,便结。治疗上予五积散加味,方中麻黄、白芷发汗解表,祛风止痛;干姜、肉桂温中散寒止痛;苍术、厚朴燥湿健脾,消痰下气除满;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利水渗湿;桔梗、枳壳宣肺祛痰,理气宽胸;川芎、赤芍、当归行气活血养血;白芍、甘草柔肝止痛;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全方解表散寒,行气除湿,化痰消积,活血止痛,使外寒驱散,内湿得化,脾运得健,瘀血消散,肺气宣通而诸症均愈。
病例2 谢某,男,28岁,湘潭市房管所建筑工人。
患者于1952年6月2日下午3时许在屋顶上检查瓦片时不慎摔下而致腰部受伤。当时腰部疼痛不能动,送湘潭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经检查为腰椎第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收住院治疗。经抗炎、镇痛、补液等对症治疗,现因腰部跌伤肿胀疼痛不能活动5天,经朋友介绍抬来杨氏伤科诊所就诊。
初诊(1952年6月7日):腰肌两侧压痛明显,不能翻身等自主活动;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按之坚硬;双下肢屈伸活动尚可。不欲食,口干口苦,腹部胀痛,大便5天未通,小便黄,脉沉弦,苔黄燥厚。处治:内服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牛膝、续断、砂仁(后下)、法半夏、茯苓皮、三七(磨,兑服)、延胡索,3剂。腰部予以伤药外敷,卧硬板床。一周后,腰部垫小垫枕(小垫枕宽6cm,长50cm,垫腰仰卧),卧床休息。避免受风寒,宜保暖。
二诊(1952年6月10日):患者诉,经内服中药和外敷伤药后,病情显著好转,腰部肿胀疼痛较前消减,腹部胀满疼痛消失,能进食,大便通畅,小便清长。上方续服4剂。调换外敷伤药。
三诊(1952年6月14日):患者诉,腰部肿胀疼痛较前消减,腰部能翻侧身体。饮食正常,二便调。调换内服药为血府逐瘀汤,加乳香、没药、续断、骨碎补、三七(磨,兑服)、丹参,内服7剂。调换外敷伤药。
四诊(1952年6月21日):经内服中药、外敷伤药后,能坐、能自主行走,但感腰部有点酸胀不适,其他不适症状均好转。上方减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加广木香、狗脊、杜仲、补骨脂,内服7剂。继续调换外敷伤药。
五诊(1952年6月28日):患者诉称,经内服上药和外敷伤药后,腰部酸胀感消失,现精神好,能吃、能喝、能睡,活动、行走正常,并且感到活动、行走有力量。处治:调服八珍汤加续断、骨碎补、狗脊、杜仲、补骨脂、黄精、三七(磨,兑服)、丹参、广木香,内服7剂。调换外敷伤药。诸症均愈。
【按语】患者腰部受伤而致腰椎第一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腹相连,气机郁滞,郁而化热,瘀热内结,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胀痛;燥屎结聚肠中,则腹拒按,按之坚硬;热伤津液,故口干口苦;里热下移小肠,故小便黄赤;苔黄燥厚,脉弦,为阳明腑实之征。故初以峻下热结、泻火解毒、活血化瘀之法釜底抽薪,急下通腑,保养气阴,方用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牛膝、砂仁、法半夏、茯苓皮、三七、延胡索。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泄热通便,荡涤胃肠湿热积滞;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坚;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黄芩、黄连、黄柏清泻上、中、下焦之火;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下行;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的牛膝汤,主治跌打损伤、腰膝瘀痛,与续断、乳香、没药、当归等药同用;陈皮、半夏、茯苓皮燥湿健脾和胃;三七、延胡索活血止痛。四、五诊祛邪扶正固本,四诊加用补肾强骨,五诊则以八珍汤加续断、骨碎补、狗脊、广木香、杜仲、补骨脂、黄精、三七培补气血活血,补肾强筋壮骨。本病例体现了中医骨伤分期辨证施治的理念。
病例3 周某,女,34岁,湘潭县姜畲镇金陵村6组农民。
患者于1953年6月2日挑担红薯时不慎坠入一个旱井下,当时左胸肋部疼痛剧烈,不能讲话、呼吸和走路。当地同乡立即将她送往湘潭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经照片诊断为左侧第6、7、8、9肋骨骨折,收住院治疗。该院釆用肋部固定,消炎、镇痛、补液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因家庭经济困难,住院一周后出院。现左侧肋骨骨折疼痛活动受限6天,经人介绍来到杨炳南医师诊所治疗。
初诊(1953年6月8日):患者病重,路程遥远,安排暂住在诊室治病。检查见:患者面容痛苦,精神差,面色黄,形体消瘦,左侧肋部青紫瘀肿、拒按,不能平卧,只能依靠坐睡,眠差。伴有咳嗽、气喘、痰多,纳少,二便可。脉弦细,苔黄燥。予以外敷伤药和杉树皮穿连形小夹板外固定肋部,拟复元活血汤加枳壳、桔梗、法半夏、砂仁、杏仁、延胡索等,内服3剂。
二诊(1953年6月10日):患者诉,经外敷伤药和杉树皮穿连形小夹板外固定肋部,内服中药,病情明显好转。左肋部疼痛明显减轻,咳嗽气喘痰多较前减轻,食增,二便调。处治同上,肋部调换外敷伤药和继续釆用杉树皮穿连形小夹板外固定肋部,内服上方4剂。
三诊(1953年6月14日):患者诉,经外敷伤药与杉树皮穿连形小夹板外固定肋部,内服中药,病情较前好转。左肋部青紫瘀肿消失,痛减轻,咳嗽气喘痰多症状较前减少,昨晚能躺下睡觉,精神、饮食好。处治:左肋部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穿连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续上方减杏仁,加茯苓、白芍、党参、川芎、三七(磨,兑服)等中药,内服7剂,并于当天回家休息与治疗。嘱7日后复诊。
四诊(1953年6月21日):患者诉,回家后按照以上方法继续治疗,现左肋部稍有点儿痛感,翻身时疼痛稍微增加。饮食、睡眠均好,二便可。检查左肋部,按压无明显痛感,脉平缓,苔薄白。续服上方去穿山甲、红花、桃仁、大黄,加川芎、白芍、生地黄、骨碎补、续断、杜仲、茯苓、党参。调换外敷伤药,继续杉树皮穿连形小夹板外固定肋部。嘱在家里注意休息,饮食清淡,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7天后复诊。
五诊(1953年6月28日):患者的婆母陪同复诊,这位婆母高兴地说:“杨医师,她六根肋骨骨折只治疗了三周就奇迹般地好了,现在她精神好,吃饭好,睡觉也好,行走都正常。谢谢您,现在我想请您帮我媳妇治个旧疾。她嫁到我们家已经十多年了,一直没怀上小孩,我们全家人很着急,因为我们老了,想抱个孙子。她平素不爱讲话,很内向,月经不准,一直不正常,月经血色黑、量少,行经前烦躁、乳胀。我们全家人想她生个孩子,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
我父亲听了这些话后,便答应了这位婆母的要求。于是,他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望诊发现患者为瘦弱之体,便问她平时有哪些毛病。患者诉:经常感到头晕目眩,月经前胸胁胀痛,情志抑郁不想讲话,倦怠疲乏,不欲饮食,月经量少、色暗,月经先后无定期,寐差。再诊见患者舌紫、苔薄黄,脉弦。拟开郁种玉汤:白芍(酒炒)一两,香附(酒炒)三钱,当归(酒洗)五钱,牡丹皮(酒洗)三钱,白术(土炒)五钱,茯苓(去皮)三钱,天花粉二钱,加柴胡二钱,尾参六钱,瓜蒌三钱,桔梗三钱,丹参五钱,天麻(后下)三钱,砂仁(后下)三钱,法半夏三钱。内服7剂。服药后,头晕目眩、倦怠疲乏、胸胁胀满等症状明显减轻。上方加红花三钱,三七(磨,兑服)六钱,酸枣仁(碎)六钱,骨碎补三钱。内服7剂。
六诊(1953年7月5日):经内服上药,胸胁胀满、情志抑郁症状已基本消失,精神好,睡眠好,饮食好,肋骨痛感消失,左肋骨骨折已愈合。上方加续断六钱,杜仲五钱,补骨脂五钱。再服7剂。
七诊(1953年7月12日):服完药后,正遇月经来潮,没有经前不适反应,感到心情舒畅,精神、饮食、睡眠都好,经来色红量多。经以上治疗,诸症均愈。
一年后,婆母和媳妇抱着一个小男孩前来报喜讯。婆婆代述患者病治好后,每月行经正常,身体健康,第3个月便怀孕。第2年生了一个3.5kg重的男孩。数年后,患者的邻居讲其连续生了仨男孩和两个女孩,身体一直很健康,在农村肩挑手提样样能做,全家都很高兴,人也变得很和蔼。
【按语】本骨折病例在骨折经治疗快愈时,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找出不孕的病因。患者主要是因肝气郁结,同时亦有阴血不足,则肝木不条达而作郁。情志不遂,心气亦郁,肝之郁气凌脾,而致肝火脾土两脏互伐,致元精郁闭,其症可见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多少不一,经前乳房胀痛,胸胁不舒,情志抑郁,倦怠疲乏,不欲饮食,脉弦,舌红苔薄,故不能受孕。拟开郁种玉汤主之,方中以牡丹皮泄肝胆郁热;白芍敛肝阴而藏血,并善能平肝畅木;当归、白术补血扶脾以遂统血之权;茯苓宁心益志,并能渗湿利水运中;香附能从气入营,宣五志之郁;天花粉解郁除烦,能旁通五脏之隅,以醒诸窍。
患者骨断筋伤,血离经脉,气滞血瘀,全身的病症得到了治疗,前期予以活血祛瘀、强筋续骨、培补气血之中药内服。后期对于不孕症予疏肝解郁,培补气血,补益脾肝肾,将新伤老顽疾一并治疗,达到了气血平和,阴阳平衡,健脾养胃,肝畅肾强,筋顺骨正,诸症均愈。
病例4 周某,女,52岁,湘潭市百货店服务员。
患者于1953年4月11日站在板凳上取木箱(木箱放有重物),不慎被木箱撞击头部,当时倒地不省人事20多分钟,送至湘潭地区人民医院急诊。诊断结论为:脑震荡,头皮血肿。予以止血、镇痛、补液对症治疗半个月好转出院,但仍感眩晕、头痛、精神疲惫、烦躁、失眠、噩梦、口苦、纳差,大便结,小便黄。经人介绍来诊。
初诊(1953年4月26日):症见患者面红耳赤,头额部右侧发际处稍肿色暗、压痛,舌红,苔黄燥厚,脉弦。处治:头部外敷伤药,内服天麻钩藤饮加味,药用天麻、钩藤、生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加川芎、赤芍、当归,内服中药4剂。嘱患者心态要平衡,饮食要清淡,避免受风寒,宜保暖。
二诊(1953年4月30日):经外敷内服中药病情显著好转,头痛消失,精神疲惫与眩晕、烦躁减轻,饮食增加,二便调。上方继服5剂,调换外敷伤药。
三诊(1953年5月5日):眩晕、头痛、头额肿胀均消失。睡眠好,饮食好,脉微弦细,苔薄黄。上方减去茯神、夜交藤、山栀,加党参、丹参续服7剂,头部调换外敷伤药。
四诊(1953年5月12日):眩晕、头痛、噩梦均已消失,精神、饮食、睡眠均好,二便调。上症消失,诸症已愈。
嘱继服上方3剂以巩固疗效,避免受风寒,注意保暖。
【按语】患者头部受伤后,筋脉受损而久久未愈,以致瘀而化热,肝风内动上扰。《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指出眩晕可因肝风内动而发生。《河间六书》认为是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又《景岳全书》有“无虚不能作眩”之说,在治疗上认为“当以治虚为主”。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角度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理。本病症正是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息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息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息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山栀、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赤芍散瘀,活血止痛,泻肝清热;益母草合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是上行头目,治头痛要药。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当归活血补血,川芎、当归合赤芍加强散瘀活血,行气止痛。川牛膝合川芎、当归加重活血、行气、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共成平肝息风、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补益肝肾之剂。
病例5 刘某,男,76岁,湘潭市搬运公司工人。
患者于1953年10月2日行走时不慎绊倒,撞在桌子上,当时呼吸困难,疼痛难忍,即到湘潭地区人民医院急救,经拍片检查见:左侧第4、5、6肋骨骨折,收住院治疗7天,但左肋部及后肋部仍然疼痛,不能侧翻身体,一直咳嗽,吐稠痰,不欲饮食,后经人介绍来诊。经检查见:患者精神萎靡不振,咳嗽气喘,左侧肋部有5×2cm大小的青紫块,左侧肋部肿胀压痛明显。脉弦滑,舌苔白腻厚,舌胖大厚,舌边缘齿痕,舌质与舌下系带瘀紫。经问诊,患者讲:“患有气管炎,咳嗽吐痰的毛病已十多年了,除伏天稍好点儿外,其他时间都难受,尤其是感冒受风寒后病情更重,每天早晨咳嗽不停,要吐十多口黄色稠痰,全身感到乏力。这次受伤正遇上寒冷的冬天,咳嗽时左边肋部更加疼痛,胸肋部胀闷、咳不动,胃胀,口无味,不欲饮食,大便溏,小便黄。”
初诊(1953年10月9日):根据既往病史,治疗左侧第四、五、六根肋骨骨折。又因长年咳嗽,痰湿蕴肺,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考虑气候与病程较久,宜先治标后治本。因损伤肋部导致多根肋骨骨折,出现了筋骨损伤,血离经脉,初期治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活血祛瘀止痛。方药: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加味,药用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砂仁(后下)、川朴、黄芩、栀子、延胡索、三七(磨,兑服)。左肋部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然后用纱布绷带包扎稳妥。内服中药3剂。卧床休息,避免受风寒湿,清淡饮食。病情中后期治疗以培补脾胃、补养气血、补肺肝肾之中药以强壮筋骨达到筋顺骨正。
二诊(1953年10月12日):经上治疗,病情明显减轻。左胸肋部胀闷、疼痛较前减轻,呼吸较前平缓,早晨咳嗽减少,黄稠痰较前减少,感觉精神好些,胃脘部胀消失,感到胃口好些,能进点儿饮食。上方继续内服5剂,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三诊(1953年10月17日):患者经上治疗,左胸肋部胀闷与疼痛感较前减轻,呼吸较前平和,早晨咳嗽次数减少,黄稠痰较前减少,感觉精神又好些,食欲已好,饮食基本正常。上方减去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炙甘草、川朴,加瓜蒌、薤白、续断,继续内服5剂,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四诊(1953年10月22日):经以上治疗,左胸肋部胀闷感消失,左胸肋部按压时已无明显痛感,胸肋部向两侧活动已正常。呼吸较前平和,早晨咳嗽次数减少,黄稠痰较前也减少,精神好,饮食基本正常,二便正常。根据病情调换和营止痛汤加骨碎补、续断、杜仲、丹参、黄芪、浙贝,内服中药7剂,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夹板外固定。
五诊(1953年10月29日):经以上治疗,左胸肋部胀痛基本消失,胸肋部向两侧活动好。呼吸基本正常,早晨已不咳嗽,偶尔吐黄稠痰一两口,感觉精神好,饮食正常,二便调。上方续服七剂,左肋部调换外敷伤药,当日拆除夹板。
六诊(1953年11月5日):经以上治疗,左胸肋部胀痛消失,按压肋骨骨折已愈合。呼吸基本正常,早晨已不咳嗽,基本没有黄稠痰。感觉精神好,饮食正常,二便调。患者经内服中药和伤药外敷夹板包扎固定治疗,肋骨骨折已愈合,长年的气管炎咳嗽吐痰诸症已愈。再续上方7剂,外敷伤药。建议回家后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受风寒湿,宜保暖。建议经常内服百合、白果、莲子、雪梨润肺补肺。
【按语】患者年老且久患咳嗽,病久肺脾肾三脏亏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湿蕴肺,加之肋骨骨折,胸肋部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肺失宣降,故见咳痰气喘、胸痛;痰湿中阻,脾虚湿困,故胸闷、胃胀、纳差、大便溏;脾主四肢肌肉,湿邪阻滞脾胃,脾胃运化不畅,肌肉失养,故乏力;舌胖大厚,边有齿痕,苔白腻厚,舌质、舌下系带瘀紫,脉弦滑,为脾虚痰湿内盛、瘀血阻滞之证。首诊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活血祛瘀为法,方拟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中半夏、茯苓燥湿化痰,橘红、甘草理气和中,加砂仁、厚朴增强健脾燥湿化痰之力,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杏仁、苏子、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诸药合用降气化痰止咳。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三七、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祛瘀生新;栀子、黄芩二味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黄芩配半夏治肺热咳嗽痰多。上药合用,伤科初期用凉血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止痛、燥湿化痰之品清热化痰,宽胸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理气和中,增强健脾燥湿化痰之力,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中后期以骨碎补、续断、杜仲、丹参、黄芪诸药以强筋壮骨、培补脾胃、补气养血、补益肝肾固其本。
因此,对肋骨骨折病人伴有内科疾病的,一定要整体辨证施治用药,病情恢复得更快,疗效会更好。
病例6 彭某,男,36岁,湘潭市运输车队工人。
患者于1953年3月10日下午2时许拖板车,在下坡时不慎滑倒而致左脚扭伤,当时左脚外侧表皮擦破,渗了点血,红肿疼痛,跛行。当日夜间感左脚灼热疼痛而醒,难以入睡。次日早晨起床,左脚红肿灼热疼痛加剧,脚不能着地站立与行走,疼痛难忍,伴有发热口干心烦,大便结,小便黄。现因左脚红肿疼痛不能行走1天由家属背来就诊。
初诊(1953年3月11日):痛苦面容,精神差,左脚外踝表皮擦伤、渗血、红肿灼热压痛,不能着地行走,按压局部无明显骨折征象。脉弦数,舌苔黄燥厚。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之中药,内服3剂。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后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枳实、茯苓皮、砂仁(后下)、法半夏。内服中药3剂。外治予以清洗左脚外踝表皮擦伤,并上末药(自制);用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伤药外敷于外踝红肿灼热处。
二诊(1953年3月14日):经以上治疗,左脚踝关节外踝表皮擦伤已无渗血,局部红肿灼热压痛较前消退。左脚着地站立。饮食、睡眠好,大便一天排泄3~4次,小便畅。脉弦,苔薄黄。续服上方3剂。左脚表皮擦伤处上末药,外踝续用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的伤药外敷。
三诊(1953年3月16日):患者诉,经内服中药与外敷伤药后,患肢红肿消退,疼痛较前减轻,擦伤处已结痂,饮食好,睡觉好,能行走,大便一天排泄2~3次,小便畅通。上方减去黄连、大黄(后下)、黄柏、栀子、野菊花、金银花、茯苓皮,加牛膝、续断、乳香、没药、茯苓,续服3剂。外踝继续用伤药外敷消肿止痛。
四诊(1953年3月19日):患者诉,经内服中药与外敷伤药,左脚红肿灼热疼痛基本消失,能站立行走,精神、睡眠、饮食均好,二便调。内服桃红四物汤加牛膝、续断、黄芪、茯苓、白术等中药3剂。外敷伤药。三诊瘀痛消退,减去清热解毒之药,四诊改用八珍汤加牛膝、续断、杜仲、山药、薏苡仁、广木香等药,3剂,诸症已愈。
【按语】患者受伤后,感受风寒,表皮擦伤,血离经脉,筋脉受损,瘀血阻滞,血脉不通,郁而发热,因此患者出现左脚红肿灼热疼痛难忍,发热口干心烦,大便结,小便黄。热扰心神则不能入睡。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瘀血热郁化火,则可致伤处化脓,血败肉腐,故首次治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方选黄连解毒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并加用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加重清热解毒之效,红肿热痛消退。三诊减去清热解毒之品,加用牛膝引经药并引药下行,同时又活血祛瘀并补益肝肾,茯苓、半夏健脾燥湿,瘀去湿利,故肿痛消减。三诊后瘀痛消退,四诊改用八珍汤加牛膝、续断、杜仲、补骨脂、山药、薏苡仁、广木香等药,健胃补脾,补养气血,滋补肝肾,故得痊愈。本病例初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为要,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观念。
病例7 胡某,女,38岁,湘潭市百货店服务员。
患者于1957年8月7日8时许平地滑倒而致左手撑地,当即疼痛难忍,爬起来后看到手腕变形且左手腕和手指都不能动,立即送至地区人民医院急诊,给予照片检查发现:左桡骨远端骨折,远折端向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经同事介绍,因左手跌伤肿痛不能活动3小时来湘潭市中医院就诊。
初诊(1957年8月7日):经检查,症见患者面色苍白,面容痛苦,形体消瘦。即予手法牵拿患肢,以轻、巧、准、快的摸、接、端、提、挤、按手法正骨后,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当即疼痛减轻,手指能握拳,能伸指活动。予拟桃红四物汤加大黄、栀子、法半夏、砂仁(后下)、桂枝、茯苓、延胡索、三七(磨,兑服),内服中药5剂。嘱咐患者在家里做握拳活动,避免受风寒,宜保暖。
二诊(1957年8月9日):检查发现患肢手背稍肿,手指能屈伸活动,握拳好。
三诊(1957年8月12日):患者诉患肢疼痛较前减轻,肿胀较前消退,手指活动好。继服上方中药5剂,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
四诊(1957年8月17日):患者诉患肢肿胀疼痛较前消退,手指活动好,可以用力握拳。桡骨远端骨折已稳定。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内服上方减去大黄、栀子、红花,加杜仲、续断、骨碎补,5剂。
五诊(1957年8月22日):经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内服中药,患肢肿胀疼痛较前减轻,感到左手能用力握拳,可伸指活动,桡骨远端骨折基本愈合,调换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续服上方中药4剂。
六诊(1957年8月27日):经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已愈合,患肢肿胀疼痛消退,左手能做用力握拳与伸指运动。患肢调换伤药加夹板外固定,内服上方中药5剂。
七诊(1957年9月1日):患者诉,经外敷伤药加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内服中药,手有力量,手腕手指屈伸活动好,能端饭碗吃饭,睡眠、饮食好。续上方加党参、黄芪,内服7剂。
八诊(1957年9月8日):患者诉,左手骨折经治疗1个月已愈合,腕指关节屈伸活动好。患者又说,胸脘痞闷不适已有3年多,精神疲乏,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饮食不化,大便不成形,每天大便二三次,继续请求治疗。辨证分析,患者证属脾虚湿盛,脾胃虚弱,纳运乏力。可见舌淡苔白腻,脉虚缓。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药方以参苓白术散为主,内服7剂。
九诊(1957年9月15日):患者诉,服药后明显较前好转,精神好些,疲乏无力减轻,胃脘不适已消失。上方既效,继以原方7剂。
十诊(1957年9月22日):服上药后,病症基本消失,现大便已成形,每天一次,以巩固疗效,继原方7剂。诸症均愈。
【按语】本例患者胃痛为临床常见疾病,以胸脘痞闷不适反复发作为主症,多由于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饮食不化;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便次增多;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是为佐药。桔梗既能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使药。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病例8 张某,男,42岁,益阳市碱厂供销员。
患者出差到湘潭谭家山煤矿,于1961年6月8日下午1点左右行走时,不慎被一辆拖煤炭的大汽车撞倒并被车轮轧在左腿上,患者倒在地上,左腿破皮流血,当时晕迷数十分钟,由同事立即送至湘潭地区人民医院(现湘潭市中心医院)急救。该院予以清创缝合,初步包扎固定,予以左腿照片见: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双胫腓骨远折端向内移位成角,多块碎骨片向内移位分离。因病情严重,骨科马上会诊讨论。讨论意见:左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碎骨片太多太碎手术治疗也难以钢板固定,只能作切肢治疗。患者听到这个治疗方法后说:“少了条腿行走不方便,今后的供销工作搞不成了。”边哭边说不如不活了。该科主任考虑患者不接受手术截肢治疗,也很同情这位患者,就推介患者到湘潭市中医医院找杨炳南医师治疗。患者被抬来湘潭市中医院,父亲接诊了这位严重病人并收住院治疗。
初诊(1961年6月9日):检查见左小腿多处破皮流血,小腿基本上由煤炭染成了黑色,小腿高度肿胀,四周皮肤肌肉破裂了约8%,并见一块碎骨片暴露在皮肤外面。见左腿骨折损伤及煤污程度严重,无法着手施治,当即清洗伤口,主要是用老茶叶加适量盐,用开水浸泡,冷却后轻柔地、慢慢地清洗患腿上的煤炭和渗出的血液,再用生理盐水、酒精、过氧化氢清洗患腿伤口。因胫腓骨粉碎性开放性骨折,伤口面积大,又有多处(9处)破皮破肉的伤口,医生小心翼翼地用棉球清洗多处渗出黑色瘀血的伤口,先清除黑色煤炭,然后上末药,再覆盖好敷料。骨折的远端与近端均外敷三黄散,小腿的内外侧各放一块杉树皮夹板夹在两边包扎固定,将伤口暴露着。我父母亲每天给伤者换药一两次,并根据病情辨证论治。证属骨断筋伤,血离经脉,肌肤破损,皮肤不洁,感受毒气,以致阻塞经络,气血瘀滞。为预防性控制病情恶化,防止感染化脓,肌肉腐蚀,故采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中药内服。拟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去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加大黄、砂仁(后下)、法半夏、茯苓皮、枳实,药用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后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砂仁(后下),法半夏、茯苓皮、枳实、延胡索,内服中药3剂。每天1剂,分上午、下午各1次。伤口外用止血定痛生肌散:乳香(去油净)、没药(去油净)、龙骨、血竭、黄丹(飞过)、香白芷、软石膏(煅去火毒)、潮脑,共研为细末,每以糁伤口,消肿止痛生肌。每天一两次伤口换末药和外敷伤药与夹板外固定。
二诊(1961年6月10日):病情如前,无明显变化,患肢高度肿胀疼痛、渗血。
三诊(1961年6月11日):病情如前,患肢高度肿胀疼痛,较前渗血减少,上方继续内服中药3剂,每天坚持一两次伤口换末药和外敷伤药和夹板外固定。
四诊(1961年6月12日):治疗第4天,查病房时,见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患肢仍然高度肿胀,疼痛稍减,患肢黑色煤炭较前消退少许,伤口有2处渗血减少。每天继续伤口换末药加夹板外固定和外敷伤药。内服3剂中药等治疗。
五诊(1961年6月15日):经上述治疗,患肢肿胀较消退,疼痛减轻,脚趾稍微能动。每天继续伤口换末药加夹板外固定和外敷伤药等治疗。内服上方中药5剂。
六诊(1961年6月19日):患肢小腿黑色煤炭与肿胀又较前消退,疼痛减轻,皮肤有3处伤口已无渗液,脚趾与膝关节能慢慢地屈伸活动。父亲考虑到胫骨、腓骨粉碎的骨片无法分开整复成为胫骨与腓骨两根骨头,只能将胫骨、腓骨两根骨头合在一起整复,形成一根骨头,将来伤者还可以走路。于是,父亲将自己的想法与患者商量,并征求患者的意见。患者回答:“我的腿只要能走路,是您救我的腿,要怎样治就怎样治,我都同意。”于是,父亲就和母亲曾惠兰配合,施以轻柔和巧、准、稳、快的手法,将胫腓两根骨头与碎骨片合成为一根骨头,整复好后,釆用四块夹板从四面绑扎好,留出换药的伤口。就这样,胫腓骨两根骨头合在一起生长,将膝关节与踝关节整复好。每天继续伤口换末药加夹板外固定和外敷伤药。内服上方5剂。
七诊(1961年6月24日):患肢肿胀较前消退,疼痛较前减轻,小腿黑色煤炭又较前消退甚多,皮肤伤口又有两处肉芽组织形成,左胫腓骨骨折整复后较稳定,脚趾伸屈活动正常,左膝关节伸屈活动较好。每天继续伤口换末药加夹板外固定和外敷伤药。续服上方减黄连、大黄(后下)、野菊花、蒲公英,加黄芪、乳香、没药、川牛膝、续断、丹参三七(磨,兑服),内服7剂。
八诊(1961年7月1日):患肢肿胀消退,小腿黑色煤炭已经基本消退,有两处伤口已基本愈合,左膝关节与脚趾伸屈活动可,踝关节能活动功能较前增加。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均好,二便调。上方续服7剂。
九诊(1961年7月8日):经上述治疗,患肢骨折愈合较前稳定,膝关节与踝关节活动功能加大。根据病情调换药方,改为内服补损续筋汤加减。本方出自《医宗金鉴》,主治跌仆损伤,骨碎筋断肉破,活血止痛。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广木香、丹皮、乳香、没药、骨碎补、自然铜、红花、血竭、党参、虎骨,加川牛膝、续断、杜仲、丹参、三七(磨,兑服),减去丁香、古铜钱、朱砂,内服7剂。继续外敷伤药加夹板外固定。
十诊(1961年7月15日):经上述治疗,左侧患肢胫腓骨骨折较前逐日稳定生长,踝关节伸屈活动较前加大。嘱继续在床上活动踝关节,继续外敷伤药加夹板外固定,上方续服7剂。
十一诊(1961年7月22日):左侧患肢胫腓骨骨折较前基本愈合,当日患者在床上能用脚跟向前蹬,患肢小腿稍微能抬高1cm。扶患者下床站立,嘱每日坚持站立锻炼。继续外敷伤药加夹板外固定,上方续服7剂。
十二诊(1961年7月29日):经上述治疗,左侧患肢胫腓骨骨折基本愈合,踝关节背伸活动功能稍受限。坚持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两周,现患者能下床站立20分钟,患肢力量增强。继续外敷伤药加夹板外固定治疗。嘱每日锻炼。上方续服7剂。
十三诊(1961年8月5日):经上述治疗,左侧胫腓骨骨折愈合,扶着患者能走10几步,下肢负重较好,踝关节活动功能增加。根据病情辨证论治,调换十全大补汤,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黄芪、肉桂,加杜仲、补骨脂、骨碎补、肉苁蓉、丹参、牛膝、广木香等中药,内服7剂。继续外敷伤药加夹板外固定,嘱每日坚持锻炼,站立、行走、做下蹲运动。
十四诊(1961年8月12日):左侧胫腓骨骨折愈合,下肢负重较好,患者能徒步行走约90步,踝关节活动功能度增加,当日拆除夹板固定,继续外敷伤药和内服上方7剂。嘱每日坚持锻炼,站立、行走、做下蹲运动。
十五诊(1961年8月19日):左侧患肢站立行走较前力量增强,但跛行。增加中药熏洗患肢,重点按摩踝关节,外敷伤药和内服上方7剂。嘱每日坚持锻炼,站立、行走、做下蹲运动。
十六诊(1961年8月25日):左踝关节屇伸活动功能增加,跛行的姿势较前减轻,但做下蹲活动时,脚跟有1/4部位未着地负重。以中药熏洗患肢,继续按摩踝关节,外敷伤药和内服上方7剂。嘱每日坚持锻炼,站立、行走、做下蹲运动。
十七诊(1961年9月1日):左侧患肢站立行走较前力量增强,行走时稍跛,踝关节活动功能度较前增加,继续中药熏洗患肢,推拿按摩踝关节,继续外敷伤药和内服上方7剂。嘱每日坚持锻炼,站立、行走、做下蹲运动。
十八诊(1961年9月8日):左侧下肢站立行走力量较前增强,踝关节活动功能尚好,跛行基本消失,做下蹲活动时脚跟基本上着地负重。继续内服上方7剂。
十九诊(1961年9月15日):患者左腿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愈合良好,行走活动好,诸症消除。根据病情恢复状况,患者带药出院,回家康复,高兴地行走离开医院。
出院医嘱:
①带中药10剂熏洗。
②嘱每日坚持锻炼,行走、做下蹲运动。
③适当增加营养,生活起居有节。
④避免受风寒湿,宜保暖。
⑤适当补充营养品。
【按语】患者系左胫腓骨粉碎性开放性双骨折,治疗思路是内服药使局部与整体得以兼治,同时局部外治。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初期釆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之品,加用牛膝引经药并引药下行;后期以强筋壮骨、培补气血并补益肝肾之品。患者受伤后,肌肤破损,皮肤不洁,血离经脉,筋脉受损,瘀血阻滞,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瘀血热郁化火则可致伤口化脓,肌肉腐蚀,故治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方选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崔氏方),功效泻火解毒。主治创伤感染、附骨痈疽等。黄连解毒汤与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加用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加重清热解毒之效,红肿热痛消退。先攻后补,攻补兼施。临床一般分期辨证而选择用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损伤之证也。专从血论,须先辨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补而行之。”故得痊愈。
父母亲曾经教导我们:“《正体类要·序》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内,荣卫有所不习惯,脏腑由之不和。’明确地指出了外伤与内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整个诊治过程中应从整体观念出发,对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加以研究探讨,才能认识损伤的本质和病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因此,我们治疗病人,一定要从中医整体观念去看全身的一些病与症状,以达到治疗好疾病的目的。”因此,本书中的几个病例,虽然都是伤科病人,但治疗方法不一样,除了接好骨折、治愈伤口之外,还要结合其他病症治疗。如有的病人受伤前就受了风寒湿热,有的是受伤后受风寒湿热。有的是热毒(感染),有的是脾胃气虚,运化力弱。有的气血亏虚,有的气滞血瘀。还有的长年咳嗽,痰湿蕴肺,有的情志抑郁,有的患脏腑经络等疾病。例如第8例患者,受伤后,左小腿多处破皮流血,小腿基本上因煤炭染成了黑色,高度肿胀,有皮肤肌肉破裂,并见一块碎骨片暴露在皮肤外面。照片见“左腿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骨断筋伤,血离经脉,筋脉受损,瘀血阻滞,血脉不通,不容易治疗又易恶化而化脓腐烂。因此,初期治以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加大黄加重清热解毒之效,故患肢高度肿胀消退,预防性控制了热毒发恶发烂(预防控制了感染)。经治疗一个月,见患肢热毒去除,减去清热解毒之品,调换内服药方,补损续筋汤加减。本方出自《医宗金鉴》卷九十,主治跌仆损伤、骨碎筋断肉破,能活血止痛。方中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是补血调血、补而不滞、营血调和之品,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党参补气健脾,广木香健脾和胃、疏肝解郁、调气止痛,乳香、没药、红花、丹参活血祛瘀、祛瘀生新,骨碎补、自然铜、瓜儿血竭、虎骨、杜仲、补骨脂、川牛膝强壮筋骨、补养肝肾,川牛膝是引经药能引药下行。故患肢肿痛消减,皮肤肌肉和骨折愈合良好。十二诊时患肢肿痛消退,胫腓骨骨折已基本愈合,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好,后期调换十全大补汤加味,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熟地黄、黄芪、肉桂,加杜仲、补骨脂、骨碎补、广木香以培补气血、健胃补脾、补养肝肾、强筋壮骨。故得痊愈。本病例初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为要,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的观念。
病人患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患肢与伤口粘上了许多煤炭,治病时要预防控制伤口作恶发烂(感染)。有的病人受伤后受到风寒外邪的侵袭,就要将损伤和外邪一起治疗;有的受伤病人原本身体衰弱且患慢性疾病,那么,也要将病情与伤情结合治疗。像病例3,患者结婚十多年没有怀孕,婆母要求治疗不孕症,我们医生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治疗,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按照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法则,胆大心细、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治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