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社会文明的发展脉络

文明一词起源于近代欧洲,最开始多用于对人们行为方式的描述,有“礼貌”“教养”“开化”之意,在很多场合还表征“公民”“市民”的含义。最早使用“文明”一词的是法国的启蒙学者,他们明确指出“文明”一词是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向往,这也就是“启蒙思想”的萌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的表征对象逐渐完成了由个人向社会的改变,更多用来描述一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程度。我们大致可以将人类文明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时代的人类生活完全以大自然为依托,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自对自然物的直接采集,人类开发和支配自然资源的能力极其有限。人们最重要的生产劳动方式就是猎狩和采集,这一时期集中体现劳动力发展水平的成果包括石器、弓箭、火。

2.农业文明阶段

在农业文明时代,农业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这一时期,土地、人口、畜力、水力、风力等社会资源是人类创造社会财富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因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有限,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很缓慢,与农业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借以延续了几千年。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力进步的标志性事件是蒸汽机的诞生。这一时期的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文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力。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正式拉开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序幕。

4.科技文明阶段

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积累,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