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胜焦虑,从正确认识焦虑开始
焦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什么是焦虑?在心理学上,焦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是关于焦虑的精确定义却很难在心理学著作中找到。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伊扎德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识别出人类的11种基本情绪,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他将“恐惧”“自罪感”“痛苦”“愤怒”叠加的复合情绪定义为“焦虑”。
你应该有过焦虑的体验:当你为考试、求职忧心忡忡时,当你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辗转反侧时,当你为孩子的教育百般苦恼时,当你对现状有诸多不满时……焦虑令你在某个阶段无所适从。
如果焦虑的状态长时间得不到改变,就可能会折磨我们的心灵,减少我们的快乐,甚至给身体带来伤害。因此,正确地面对焦虑非常重要。有心理学家指出:要认识焦虑,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它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们就生活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猛兽、雷电、疾病、饥荒等无不困扰着人类。经过千万年的进化,人类逐渐拥有了躲避与应付危险的能力,一旦困难或危险临近,人们就开始产生焦虑心理,内心感到不安或恐惧,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应激反应。试想一下,当一个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没有任何情绪感知,这才是很恐怖的事。
因此,当焦虑产生时,我们要积极地看待它,允许并接受它的存在,采用理性思维、相应的办法缓解或消除焦虑。著名心理学家罗洛·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中说过,焦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正常情绪,而善用焦虑还能将其转化为兴奋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
当焦虑产生时,要分析其根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3种类型: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客观性焦虑是指人们面对现实世界中的危险因素时产生的恐惧心理。比如,有的人在过桥时,总害怕桥会断裂;一个人在家时,总担心有人会入室行窃;面试时,总担心会发挥失常;等等。
神经性焦虑是客观性焦虑的升级版,是人们对财富、爱情、地位或权利等的欲望未能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怀疑、自我打击,甚至是精神崩溃。
道德性焦虑是指人们做了一些违背良知、违反法律或道德的事情时所产生的恐惧、羞愧或自卑的心理。比如,在感情上出轨了,成天忧心忡忡;在领导面前说错了话,一整天惴惴不安。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焦虑往往是以上两种或三种焦虑的混合。从某种意义上来理解,焦虑其实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现实生活出现了问题,唯有做出改变,才能让生活回归正常。
2.对目标或手段进行优化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产生焦虑,多源于对当下与未来、进度与目标的不确定性。只有对目标或手段进行优化,才能有效减少焦虑。
(1)将结果正常化,而非灾难化。
当你面对一件事情时,你是否总是过于焦虑,而且会不自觉地预测各种危险?比如,演讲的时候,你总是担心PPT会不会播放不出来?麦克风会不会坏掉?观众会不会起哄?会不会突然停电?……要知道,对尚未发生的事情过多担忧,把结果灾难化,我们就很容易失去鉴别困难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事物,借助更多的可用信息,重新评估结果。比如,我看其他人演讲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事情,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演讲肯定没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焦虑的后果不一定会发生,更不是灾难性的,我们的身体与心理就能回归正常的状态。
(2)走出舒适区域,而非逃避挑战。
你并不喜欢目前的工作,整天郁郁寡欢,很想换一份工作。但你总认为自己不能心想事成,害怕被拒绝,于是你下意识地逃避这种内心的焦虑感,不去付诸行动,似乎这样焦虑感就能自行消除。
心理学家认为,要学会走出舒适区域,学会在焦虑的状态下也能做有意义的事。比如,勇敢地参加面试,哪怕面试没通过,也要从积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告诉自己至少还有眼下的工作,试着去改变现状。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并从容地面对焦虑,与之和平共处,并学会与之对抗的技能与方法,这样才能赋予我们面对当下与未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