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非常感谢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杭州市临安区和余杭区政府、湖州市政府、温州市政府对我们举办这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院士专家考察报告会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中国科协海智办策划和组织了这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院士专家考察报告会,邀请十余名国内外生态能源资源专业的院士专家参加了对杭州、湖州和温州的考察和报告会。院士专家们在湖州,认真研究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于2005年8月15日来到安吉县调研考察时首次阐释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结合浙江省十年来对“绿水青山”理念的实践与“五水共治”的经验,作了系统的解读报告。

考察与思考: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倡导“发展是硬道理”。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生态环境挑战。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梦”需要一个支撑未来30年发展的国家战略。十年前,习近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他指出: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十年来,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余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在分类的基础上实现了“不落地收集”,污水处理率从30%提高到95%,绿化面积从1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05年的91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37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从8732元增加到32990元。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生动实践。

愿景与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国家未来3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它不是一个权宜之计,也不仅是一个保护的概念,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可持续经济发展的概念。从“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阶段,中国的发展走过了40年,如今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模式和新的生活模式,还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绿水青山”模式、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发展模式、“生态+”模式。这个发展模式是中国发展的2.0版,是一个新的台阶、新的版本、新的模式。

通过这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院士专家考察报告会,院士专家们要告诉人们为什么湖州十年的道路是成功之路、可复制之路,为什么湖州可以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先行示范区,它的经验在哪里,它的战略意义在哪里,它有哪些操作是可实施的,我们提倡可实施、可复制、可引领、可示范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十年来,湖州先后开展了污染减排、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矿山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使湖州的天更蓝、水更净、山更青,城乡更美丽。市控以上Ⅱ~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96.4%,入太湖水连续8年保持Ⅲ类水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保留自然村实现全覆盖;矿山企业从612家削减到56家,年开采量从1.64亿吨下降到0.73亿吨;近三年全市完成“三改”6383万平方米、“拆违”3312万平方米;十年完成造林更新2.28万公顷,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4%,其中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7%,居全省前列。我们觉得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个非常好的示范模式。它更具有可实施性,而且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有更重大的意义,这应该是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建设模式、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

未来与设计:我们希望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发展战略,我们需要有一个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当我们从2018年走到20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发展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蓝图?这张蓝图决定我们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经济模式,这也必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蓝图。我们希望以湖州作为榜样和示范,给国家的发展提出一个建议,提供一个战略示范、一个可复制的模式。这张蓝图将提供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而要做好这一蓝图的顶层设计,需要确立国家发展的战略,建立一支实实在在的团队,一支院士团队,一支专家团队,能够为湖州和全国的未来发展打造一个2.0版本甚至3.0版本的蓝图。毫无疑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引领这一蓝图的顶层设计。

解读与建议: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这就是科学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并被生动实践,而且作为执政理念被写入了中央的文件,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重要国策。在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今天,对进一步落实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弘扬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来说,我们这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院士专家报告论著意义非凡。我们就“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做了全面的解读,其基本论点和建议如下:

(1)“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一脉相承,它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体现,它是未来国家经济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模式及理论基础。

(2)“绿水青山”核心是“水”,浙江的“五水共治”及全国的“水生态治理”是万亿元的新经济。推动“绿水青山”,必须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要关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要加大湿地建设,扩大水域面积,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就地下渗,保护洪泛区面积,实现“一片天对应一片地”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以及落实“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水生态治理原则。

(3)“绿水青山”的本底是“青山”,必须竭尽全力搞好河山和矿山的生态修复,推行良好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好水源林、原始林、生境林、防护林,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库,保护好当地原始植物种和动物种,绿化城市,建设好城市森林公园、植物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省林下经济规模就有826亿元,所以要大力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4)清洁能源和未来能源系统是“绿水青山”的保障,40年的经济发展,天然气和清洁能源的利用,绿了山头。但是,任何的能源都是有代价的。要保住“绿水青山”和生态宜居环境,就要进一步探索新能源的利用,实现智慧分布能源,系统节能,推行低碳生活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5000美金以后逆城市化会更加明显。就是人们不住在城市了,要住在农村,要住在郊区了。”“绿水青山”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种内在联系的和必然的发展模式、经济模式、生活模式,也是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建设美丽乡村就必须保得住“绿水青山”、留得住乡愁、护得住田园;要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保障农民的社会福利体制,要实现农业的商业化、产业化、庄园化和机械化。

(6)中国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绿水青山”与绿色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径。要选择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之路,走出一条城乡融合与生态现代化的新路子。要理解中国是一个生态极其脆弱、极其不平衡的国家——人口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环境容量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不均衡等。因此,必须考虑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应该尽可能地少排放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要努力践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高瞻远瞩地从这些方面考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7)“绿水青山”与“生态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是一体的,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也是一体的。它提倡的是一种大尺度上的生态治理和景观建设,提倡在考虑环境容量的前提下的蓝线、绿线、红线的划分,提倡乡土和自然、城市融合,提倡水文化与水经济的融合,恢复自然,师法自然,回归自然。

(8)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技术包括以水动力为基础、以水质(地表Ⅲ类水)为目标的水生态治理技术。它包括六大生态治理工程技术措施:河床三维坑塘水系系统,湿地岛屿的空间格局,效仿自然的跌水堰沉淀及曝氧,生态驳岸及土壤微生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系统的构建,原微生物激活素的投放。生态治理技术的本质是对水、对土壤、对地形、对植物的尊重。

(9)要不要“绿水青山”,要不要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的大事。“绿水青山”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事实上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70%以上的战争都是因为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所导致的。有人曾做过一个未来战争形态的评估,得到的结论是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及其他生态危机将导致战争,或者导致类似于战争的形态,其毁灭人类的数量将远超过去所有世界大战的人数总和。而且,未来战争及战争形态所带来的经济破坏的后果更严重。因此,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理念具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

(10)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功能比GDP要高。生态系统并非仅包括我们所说的“绿水青山”(森林、草地、湿地、河流、湖泊等),城市也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有价值的。这些价值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给服务,比如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食物;第二种是调节服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的价值更大,比如调节气候、调节洪水、减少疾病、控制污染都是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调节服务;第三类是文化服务,人们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从中得到精神愉悦和身心放松,绿水青山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说,“绿水青山”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打造“绿水青山”的商业模式所推崇的首要一点,是与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大健康、大旅游等国家战略的融合;其二是与国家PPP、EPC商业模式的融合;第三是与提高城市品质和提高土地价值的开发相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它的核心价值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要实现“绿水青山”,解决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改变现有的经济体系。要改变传统的“为经济而经济”的生产模式,要重现社会资本,修复自然资本,做大经济资本,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不断升值。生态经济学家认为,每投资自然环境1元,它的回报是7.5~200元。可见,投资“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的回报,这就是绿水青山的经济学。

(13)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是落实“绿水青山”的具体行动。“五水共治”的核心是水质,推动“绿水青山”,必须实现从“消灭黑臭水体”,到“实现Ⅲ类水”,再到“绿水青山”的提升。同时,应该根据中国水环境容量,逐步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的达标标准(地表Ⅴ类水或Ⅳ类水标准),以有利于湿地的再净化,并把“雨水是资源”和防洪防旱防内涝融合到治水理念和生态技术方案之中,全面实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水质安全。

(14)“绿水青山”理念孕育产生在浙江这块热土,10年的践行也为全国的“绿水青山”建设提供了可实施和复制的经验。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落实“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我们建议在全国推广“生态+”的理念,打造“湖州践行‘绿水青山’理念先行示范市”,创立“绿水青山”发展基金,建立国家“绿水青山”指导委员会,设立各省“绿水青山”指导办公室。

显然,“绿水青山”理念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生动形象,意境深远,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表达,也深刻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及利用的统一,体现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绿水青山”理念根植于实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我们希望谨以此书献给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希望与他们一起共同开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明天,实现“绿水青山”的未来。

《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编写组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