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 瑞典解决发展与排放问题的经验
瑞典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近千万,占世界人口0.14%。瑞典不仅是一个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又是一个生活质量高的福利国家。同时,瑞典也被公认为是个创新型国家,被誉为“创新之国”。在元素周期表中,由瑞典人发现的元素就有19种,占元素周期表的15%(图3.8),其他大都属于美国、英国、德国等科技大国。按人口比例计算,瑞典是世界上拥有跨国公司最多的国家,例如HM、EF、宜家、沃尔沃等耳熟能详的世界级公司。著名的诺贝尔奖就在瑞典,手机彩屏、蓝牙耳机、心脏起搏器等都是瑞典人的发明。科技与创新已成为瑞典发展的支柱,也是瑞典发展的关键,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技术革新,其中也包括生态环境的改善。

图3.8 发现元素国家国旗版元素周期表
图片来源:Mental Floss网站
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会日益严重,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增加,能源消耗增加就会带来新的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开始,瑞典在摆脱石油依赖、发展新能源方面就开始了积极的探索,逐步进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在近40年的发展中,瑞典一直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地位,已经实现了发展与排放完全分离脱钩。
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推广
在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矿石能源占能源构成的70%~80%,为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保护环境,瑞典用了40年时间将整个矿石能源消耗比例降到30%,这主要得益于瑞典向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后,风能、太阳能、氢能、地热等能源被广泛利用,目前,可再生能源比例已占瑞典全国能源消耗量的50%,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瑞典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位居首位。
2)突出能效提升,重视节能普及
瑞典的低碳经济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其制定了一系列高效、完善的有效政策体系是分不开的。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进行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效比例。比如在工业方面,支持能源密集型工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准许能源密集型企业减税,同时企业必须制定能源计划,采取切实步骤减少能源使用,从而使工业能效提高了10%,有效控制了能源需求的增长。
3)前端分类垃圾,实现高效回收
瑞典在近40年的发展中,不仅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时也在努力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问题,目前已经实现的固废回收再利用率高达99%,只有1%的固废需要进入填埋场进行处理。其中,36%的垃圾被回收使用,14%的垃圾用作肥料,49%的垃圾作为能源被焚烧。实现了“零垃圾”的梦想目标,是当之无愧的“零垃圾之国”。
瑞典固体废弃物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环节是垃圾分类。在瑞典,人们都自觉地保护环境,科学合理地处理各种生活垃圾,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图3.9)。瑞典有专门的垃圾收集服务者,但他们只收集特定的垃圾,一般是生物可分解的剩菜残羹。对于没有被收集的垃圾,瑞典政府在大多数的社区设立垃圾收集中心,在其中放置许多标有颜色标志的垃圾容器,以方便人们将已经分好类的垃圾投入专用的垃圾容器。因此,如果没有提前分类,扔垃圾时就会犯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人们进行垃圾分类。

图3.9 瑞典的垃圾分类
同时,瑞典采用多种先进垃圾处理技术,采用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收运城市垃圾(图3.10),输送到中央收集站内,实施垃圾气体和固体的分离处理。此外,还研发出一种可以通过光自动分拣不同颜色垃圾袋的机器,人们用绿色的袋子装食物垃圾,红色袋子装废纸,其他颜色的袋子分装金属和玻璃废弃物,一旦丢弃,机器就能根据颜色自动分开垃圾。这样的方式,使得以后连废品处理站都不需要建立了。

图3.10 真空管道垃圾收集系统
瑞典的实例足以证明,“发展”和“排放”这两者虽然是孪生兄弟,但也可以实现既能促进发展又能减少排放。也就是说,“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者是可以相互共存,可以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