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生态技术及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绿水青山的水生态治理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科技体制的全面改革,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各类技术可以说层出不穷,并且日新月异。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类技术:一是针对坡面山体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通过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形成生态空间健康稳定、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切实发挥山区水源涵养与水质保护功能(图1.4);二是各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节水减排技术,包括农业的“水—肥—药”一体化调控、各主要工业产业的源头减排技术等;三是高效的分布式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目前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超过10万立方米/日)数量比例在1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如德国仅占3.5%),而通过建设高效的分布式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能达到准Ⅳ类水,占地仅为传统污水处理厂的1/10,且无臭气,无噪声,可与社区零距离接触,并有效降低废污水长距离运输能耗,减少管网系统建设与运行投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值得大力推广;四是末端水体的原位生态修复技术,通过选择性激活水体中原有的能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土著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并建立起“污染物—有益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小鱼小虾—大鱼”的完整食物链,在降解水体内污染物的同时形成良性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高水体透明度,清理淤积底泥,配合相应的源头减排和过程阻断技术,形成完整的水污染防治和“绿水青山”保护治理技术体系。

图1.4 京津冀水源涵养区

我个人是做水文水资源研究的,从我的专业来看,要正确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得从全流域的视角进行解读。根据水体的赋存状态和汇流特征,一个完整的流域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区域,分别是作为主要水源涵养区的山地产水区、作为主要用水区域的山前平原耗散区、河流湖泊等水体汇集区。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并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需要分别把这三个区域的工作做好,并做好相互之间的衔接。

其中,青山重在保护,需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和限制人类活动影响,倡导和实行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绿色矿山与修复、生态种养等技术。人类活动的耗散区,则形成依附于自然水循环的“取—供—用—排—处理—回用”社会水循环过程,其重点在于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严控取用水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在此边界条件下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开展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而在河湖等水资源的汇集区,则一方面需要开展河湖蓝线的划定和滩地、岸线等水域空间管控及生物栖息地保护,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和调度运行,强化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护以及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营造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