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内容、目标、思路及创新
(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本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较系统、全面地分析总结礼仪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步形成礼仪德育的理论框架,为切实加强礼仪德育实践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理论指导。
2.研究内容
一是对礼仪、礼仪素质、礼仪德育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二是分析反思新时代的礼仪德育现状,把握礼仪德育实践发展脉络,梳理礼仪德育缺位缺失的具体表现并反思原因,找到制约礼仪德育实践的关键问题,并作为改进实践、发展理论的突破口;三是对我国传统的礼仪德育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礼仪德育经验进行整理,为新时代礼仪德育的建构提供历史经验与现实借鉴;四是论证礼仪德育的功能与定位,建构新时代礼仪德育的价值基础;五是探讨礼仪德育的目标、内容与运行机理,把握新时代礼仪德育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规律;六是分析新时代礼仪德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及评价,从教育主体和途径角度整合礼仪德育资源,以便形成促进礼仪德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3.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界定礼仪素质的概念并进行结构分析;二是界定礼仪德育的概念并揭示礼仪德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三是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礼仪德育现状,对实践进行反思并找到改进实践、发展理论的突破口;四是确定礼仪德育的合理定位;五是明晰礼仪德育的目标并初步提出新时代礼仪德育的目标体系;六是解析礼仪德育的运行机理以把握礼仪德育的运行规律。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在界定概念和明确研究范围的基础上,坚持从实践出发,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形成新时代礼仪德育的基本理论框架。具体思路如下:通过分析反思当前我国礼仪德育现状,认识深入开展礼仪德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确立建构新时代礼仪德育的现实基础;通过梳理、借鉴古今中外礼仪德育的成功经验,确立建构新时代礼仪德育的实践基础;通过分析礼仪德育的功能及其心理机制,确立建构新时代礼仪德育的价值基础和心理机制。基于建构新时代礼仪德育的现实基础、实践基础、价值基础和心理机制,在教育大系统中找到礼仪德育的合理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新时代礼仪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以保证新时代礼仪德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探寻礼仪德育的实施途径与策略,为新时代礼仪德育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操作模式。
2.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这里的调研有两种,一是理论调研,查阅有关理论文献或通过文献途径调查现状;二是实践现状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有访谈、座谈和咨询等。根据研究对象以及目的,在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运用了上述方法,为本研究的真实有效提供了保障。
(2)经验总结法
当前,由于我国礼仪德育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进一步完善礼仪德育理论需要从大量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总结和提炼。
(3)历史分析法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本研究对历史上已有的相关思想进行梳理,以期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成果,避免或少走弯路。
(4)比较分析法
运用古今中外的资料,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礼仪德育的异同,提出新时代礼仪德育的继承和借鉴问题。
(5)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的过程包括文献的收集、鉴别与整合三个环节。所收集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专著、教科书、期刊、有关政策性文件和各类工具书籍以及网络资料等。
(三)研究的创新点
本书对新时代礼仪德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提出相对完整的礼仪德育理论框架,具有创新性。创新点主要包括:
第一,界定礼仪素质的概念并对礼仪素质的结构进行分析。
第二,界定礼仪德育的概念,初步阐明礼仪德育与德育的关系。
第三,全面阐述礼仪德育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礼仪德育进行合理定位。
第四,解析礼仪德育的运行机理并阐明礼仪德育运行规律。
第五,分别提出了大中小学教育阶段礼仪德育的目标,初步形成了礼仪德育的目标体系。
[1]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载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36页。
[2]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载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36页。
[3]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载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12页。
[4] 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载中国法制出版社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法制出版社2019年版,第13页。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1—85页。
[6]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7]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10]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11]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12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799002.htm)。
[1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17年5月27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7-05/07/content_5191604.htm)。
[15] 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2010年12月30日,教育部网站(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101/114631.html)。
[16] (战国)管子:《管子·牧民第一》,载《管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校点本,第1—2页。
[1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25日,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18]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载王国轩等译《四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84页。
[19]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第四》,载王国轩等译《四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页。
[20]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第二》,载王国轩等译《四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页。
[21]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载王国轩等译《四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4页。
[22]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载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5页。
[23] (战国)荀子:《荀子·修身》,载孙安邦、马银华译注《荀子》,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24] “至圣”一词出自《礼记·中庸第三十一》,“先师”一词出自《礼记·文王世子第八》。(西汉)戴圣编纂:《礼记》,胡平生、张萌译注,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1036、400页。
[25] (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载陈蒲清校注《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308页。
[26] 张晓松:《“大礼仪之争”对明代史学的影响》,《漳州师院学报》1997年第1期。
[27] (西汉)戴圣编纂:《礼记·曲礼上》,胡平生、张萌译注《礼记》,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47页。
[28] [日]吾妻重二著、吴震编:《朱熹〈家礼〉实证研究》,吴震、郭海良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29] 典礼局于1949年10月成立,1958年精简机构时撤销,其职能交由国管局交际处和外交部礼宾司。
[30] 柳斌:《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1996年第9期。
[31] 蒋璟萍、熊锦:《成教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目标内容及其实现途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32] 杨爱琴:《以行为养成为目标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现代交际》2012年第5期。
[33] 蒋含真:《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目标体系建构与实践策略》,《职教论坛》2014年第17期。
[34] 薛新芝:《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路径》,《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35] 林琳:《浅谈孔子德育培养目标对培育初等教育专业教师礼仪素养的启示》,《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
[36] 翟中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导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
[37] 吴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运行机理》,《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年第5期。
[38] 武传君、杨江民、周文宣:《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运行机理分析》,《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9] 刘汉生:《当代社会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缺失及重构》,《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