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与价值革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0 全球化与精细化价值经济

治大国如烹小鲜。

—— 《道德经》

“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是如此,集中化和分散化是加速资源利用率的两种解决方法,各有千秋。

对于集中化而言,是不断吸纳优势资源,提高优势资源占比,通过经济杠杆,不断提升优势的过程,容易导致垄断的出现。

对于分散化而言,就是利用自由度,在不确定领域内快速探索,利用网络的长尾效应提供经济支持,不断通过创新和发现,探索新的路径。

前者倾向于建造一个稳定的容器,后者倾向于建造一个开放的网络,但都是阶段性服务于目标的。

随着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与开放的经济支撑,以目标为导向的网络化资源整合,将建造出新的价值发动机。

现在,地理位置、语言、通信网络、知识体系、技能标准都不再成为合作的阻碍。数字货币也为个体服务和临时的项目实现,提供了新的经济支撑。

比较成熟的全球市场,如电商、社区、娱乐业,除特殊原因外,基本上已经是全球化的资源市场。

全球化的供应链整合,也由来已久。国际大牌都采用了这种全球合作的模型,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全球分工,获取了新的增长机会。

需要强化和深耕的是人力资源和产业孵化市场,例如众包和众筹以及软银重点投资的Wework,这种新型的众创空间。

需要新思维的是人工智能、智能设备和物联网市场,因为在这些领域,主体和所属物的概念都非常模糊,而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也非常模糊。

解决上述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梳理思路,建立了一个转换范式——“精细化价值经济(Meticulous Valued Economy)”。

“精细化价值经济”是个新的概念,笔者试图从“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来解读这个新的商业模型。

以共享充电器和共享单车这两个案例来看。很多人认为,共享充电器和共享单车是伪共享概念,原因在于,分布在各处的单车和充电器,实际是一家提供的。但如果深度挖掘这个概念,再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则可以真正意义上建造完整的模型。

共享的原则在于,设备的提供者应该是原来并无利益关系的一群个体,通过分享某种工具或产品,在工具和产品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共享使用价值带来的收益。

第一代的共享模型,利用押金这种中短期变相贷款的模型获取购买产品的资金。通过统一采购建立可以共享的服务,然后利用使用价值带来稳定收益,本质上是利用“押金”的变相集资模型。由于“押金”具备快速资本放大效应,导致无序的过度扩张和恶性竞争,结局有点尴尬。

要想将共享经济进入第二代,就必须将中间的过程进一步精细化。以充电器为例,如果每个充电器有唯一的数字身份或标记,每个共享者,就可以购买指定的充电器作为投资品。每个充电器被使用时,可以利用分布式账本,精确地记录使用情况,不论是租还位的提供者,还是产品提供者,以及系统运营者都可以精确地分享每次交易带来的回报。除了充电器,放置在每个区域的收纳盒具备不同的价值,那么,充电器收纳装置也可以成为新的投资品。

由于精细化操作价值能力的存在,让融资、布局、运营、使用都具备了完整的价值性和公平性,甚至可以对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零售业也会发生变革。

也就是说,用户到底是在购买一个商品,还是在购买一个共享产品,界线会变得非常模糊。例如,用户在购买一个充电器时,会有一个合约,确保用户可以随时将充电器放入充电器的共享柜中,将产品变成投资品。销售的不再仅仅是商品,还有配套的共享服务投资业务,而且销售点本身就是共享服务的体验店,用户也可以租一个商品回去。

由于产品本身的使用是可以记录的,就可以让产品的使用权和持有权分离,每个持有者持有的是该产品的产权,在对维修、再利用以及收回、报废、转让都具备完整的处置权的前提下,可以共享这些权利。同时,还可以把使用权受让出去,让使用价值最大化,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这会让商品经济变得完全不同。

这应该才是“共享经济”应有的状貌,这也是“精细化价值经济”的特征。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通过将经济活动参与元素进行精确地细化,为每个主体建立其数字身份,并客观地把经济活动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智能合约等方式明确地建立一个预期,利用共识机制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账本的运行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推动经济行为的自主化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