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生理缺陷:走出一条伟大而非凡的新路

1982年的冬季,在澳大利亚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他很特别,刚一出生就没有四肢,只有左侧臀部下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他叫尼克·胡哲,尽管天生严重残疾,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放弃他,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教会他用仅有的“小脚”写字,母亲是一名护士,父母把他送进一所小学读书,希望胡哲受到教育,可是在学校里,他饱受嘲笑与欺凌,在他10岁的时候,他试图在家中将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没有成功。

父母和教会人员以各种方式引导他重新看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19岁时胡哲开始向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在被拒绝了52次后,他终于获得第一个机会,为大学演讲5分钟。自此以后,他的足迹遍布全球,无数挣扎在困境与绝望中的人被他鼓舞。他用残疾的身体却无比坚韧的意识向世界证明,人生是没有限制的。胡哲向人们分享逆境的故事、坚强的经历,他相信,只要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改变一个生命,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相信了,于是他做到了。他身上宝贵的精神成就,甚至远远超越了许多健全的人。

这个故事里的尼克·胡哲,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是因为有人相信会有奇迹。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生理缺陷的孩子如果没有受到积极地引导,很容易曲解生命的意义。那些天生残疾的儿童,心智发展相对正常儿童会比较缓慢。他们需要比正常儿童付出更多心智上的努力和意志力,才能达成同样的目标。往往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去关注自己以外的人和事,缺乏社会感情,缺乏合作的精神。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嘲笑和欺辱,可能会更加自卑。这是很严酷的事实,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奇迹的尼克·胡哲”,他们需要有来自外界的支持、积极的引导,引导他们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命,并重新认知自己。

许多天生残疾的人,学会了将原来的短板转化成优势,通过找到适当的训练技巧,通过训练、不断地练习,使他们成功地将自己的弱势运用起来。贝多芬的许多钢琴曲是在耳聋的状态下谱写的,有许多的画家、作家、诗人饱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因为想要克服障碍、跨越障碍,不断地训练所达到的程度,与那些从来没有花心思去训练自己的听觉、视觉的普通人相比,反而获得了更加卓越的结果。他们假如可以找到心中的热情,发掘出感兴趣的目标,便借助正确的技巧,不断练习,可以将原本的劣势转化为优势。

但是,只关注弱势是一种很笨拙而且适得其反的行为。

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如此。只想着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好,并想从中脱身,其实很难取得真正的进步,想要跨越巨大的障碍,要将关注点放在“将来的我一定会更好”,为了一个可以点燃心中热情,甚至是服务于全人类的宏伟目标去行动,这种渴望与热情会远远地超越当下练习时承受的挫败感。

对家长来说,过度强调也会适得其反。譬如,教师的孩子冥顽不灵,警察的孩子施行暴力,通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家长越是想纠正,孩子反而更加对抗,他们用一种消极对抗表达自己是有自己的意愿的。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只是想着改变自己的弱势是不够的。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应该落在一个比自身更大的目标上,这个目标所带来的成就将远远超越一切阻挡他的障碍,障碍因此而显得渺小,只有这时,孩子才能打起精神,振作起来,穿越这些障碍,走向一个更加宏伟的生命蓝图。

再回忆一下尼克·胡哲的例子,你就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当他将自己的整个生命,视为向整个世界与人类的奉献,以自身的生命经验去彰显生命的宝贵,他真正地实现了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