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罗治学批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纳瓦罗反全球化的本质及危害

一 纳瓦罗反全球化的观点与特点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自由市场的力量席卷全球,在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开放与全球化所引致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全球化在带来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造成了环境污染、劳工侵权、失业和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后果,致使反全球化声音此起彼伏、持续不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终结了全球经济长达20多年的“大稳健时代”(Great Moderation),并开启了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调整期。[1]全球经济增长陷入持续结构性低迷,失业、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两极分化等问题开始在发达国家内部持续发酵。低迷的世界经济形势引导了反全球化浪潮,而这些国家的政府也未能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反而强化了这一现实,致使处于经济与社会边缘地位的中下层民众日益不满,他们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相当大程度上归因于全球化,表现出日益强烈和情绪化的排外主义、保护主义、反建制主义和本国优先主义。[2]这些群体希望在市场力量之外寻求社会保护而诉诸政治力量,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的反全球化观点恰好迎合了美国中下阶层民众的这些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纳瓦罗的《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Confronting the Dragon——A Global Call to Action,by Peter Navarro and Greg Autry[3]一书在2011年出版后,得到许多对华鹰派人士的齐声喝彩,国会众议员罗拉巴克为此书撰写了后记。纳瓦罗还于2012年亲自导演了同名纪录片,在纪录片中,美国所有的经济问题都被归咎于中国的贸易,甚至认为中国是所有问题发生的“幕后黑手”。特朗普对纳瓦罗评价颇高,曾说过:“几年前看过纳瓦罗关于美国贸易问题的书,我对他的研究观点和想法印象深刻”。特朗普对《致命中国》一书也评价较高,认为该书“一针见血,它用事实、数字和洞察力描述了我们同中国的问题,我强烈推荐”。2016年纳瓦罗成为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政策顾问,与罗斯共同起草了特朗普的经济计划;同年12月特朗普宣布成立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White House National Trade Council),任命纳瓦罗为主席。特朗普在这份声明中写道,“对纳瓦罗的任命显示了候任总统让美国制造业重新崛起的决心”,该机构有望“让美国制造业再次变得伟大”。

当前美国面对的最严峻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及潜在增长率,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纳瓦罗试图从国外贸易环境方面寻找美国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缘由,最终他把美国GDP增长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最重要原因归咎于净出口额的变化,而且把净出口额大幅减少的矛头直指中国贸易的冲击。[4]因此在《致命中国》一书中,纳瓦罗坚称美中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根源,认为中国同美国进行不公平贸易,瓦解了美国的制造业基础。中国违反国际贸易的所有准则,其目的就是要主宰全球的制造业,占领全球市场。书中浓墨重彩地列举了中国用来“消灭美国人工作机会”的“八种武器”:非法的贸易出口补贴;操纵人民币汇率;仿冒、盗窃美国的知识产权;大规模环境破坏;忽视工人健康和安全标准;不合理的进口关税和配额;以掠夺性定价将外国竞争对手挤出关键资源市场,然后以垄断定价欺诈消费者;筑起贸易保护壁垒,阻碍外国竞争对手合法进入。纳瓦罗认为要开启美国繁荣的大门,除了促进创新和技术变革、实施合适的财政货币政策、税收贸易政策、社会福利权益计划和金融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外,减弱中美两国间的贸易失衡是解决美国严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重要法宝。因此纳瓦罗主张对中国商品实施惩罚性关税。在《致命中国》一书中,纳瓦罗为中国和墨西哥计算出了应加征43%的关税,这也是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和墨西哥征税45%惩罚性关税言论的源头。纳瓦罗还对自己臆想的问题,在书中煞有介事地给出了一套解决办法:阻挠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阻止部分中国企业到美国收购或者筹资、号召美国民众不要购买中国产品等,由此可见纳瓦罗的政策思路具有强烈的反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纳瓦罗与特朗普一样宣称贸易战很容易赢,他认为美国现在足够强大,处于经济周期的有利阶段,可以进行权力博弈,打压中国。例如,在《致命中国》一书中,纳瓦罗就主张要劝阻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让美国公司的高管认识到战略性地将产品和工作外包到中国会带来风险,中国常常通过直接窃取或者通过有关政策(要求技术转移或者要求研发部门重新选址)使公司的知识产权丢失。美国企业要立即停止技术转移和在中国设立研发部门,通过立法方式来阻止美国企业以技术换取中国市场,并阻止部分中国企业到美国收购或者筹资,禁止有中国国家支持的大型国家石油、电信、矿产公司收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企业;此外,还要通过立法禁止任何需要审查的中国媒体和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筹集资金。纳瓦罗在2018年6月19日表示,“如果他们以为多采购几样我们的产品,就能廉价地笼络我们允许他们继续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和皇冠之珠,那么他们就误判形势了。中国低估了特朗普的决心,贸易战会让中国损失更多,如果中方不改变其‘掠夺式’贸易方式,美国将会征收更多关税。”[5]同日,美国白宫贸易与制造业政策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经济侵略威胁美国及世界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报告,在报告中,美国指责中国通过市场扭曲的产业政策发展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认为中国正通过各种努力赶超发达国家的技术,占领全球高端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其中绝大部分是不遵守全球惯例和规则的进攻性行为和政策。中国采取六类“经济侵略”措施对美国的经济与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并且威胁全球经济和全球创新体系。2018年6月28日,纳瓦罗在出席哈德逊研究所的会议上表示中国的做法对美国构成了结构性挑战。[6]显然无论是报告还是纳瓦罗的说辞均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是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背景下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寻找借口。

纳瓦罗还宣扬中国崛起威胁论,认为中国是造成美国制造业就业流失的主要原因,全球化损害了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在《致命中国》一书中,纳瓦罗从货币操纵、不公平贸易政策以及致人死命的商品三个角度说明中国对美国的威胁,认为因为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使5万美国工厂关闭,2500万美国人找不到工作。在《致命中国》的副标题中,纳瓦罗呼吁“全球一致行动来对抗中国龙”,书中还敦促国会通过“美国自由与公平贸易法案”,从法律上为所有对外贸易定下规矩;派人前往北京进行秘密外交,暗中警告中国立刻停止操纵人民币,否则美国将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美国还应该告诫美国企业外包中国所带有的风险,同时禁止中国强迫美国企业转让核心技术,不允许中国国有企业购买美国公司等。2016年9月,纳瓦罗和罗斯共同撰文称“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骗子’,中国加入WTO是美国经济低迷的催化剂,美国进口了失业,出口高质量的生活水平”。2017年3月7日,纳瓦罗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中国大举投资美国已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美方必须通过强硬而聪明的双边谈判,让中国实行对等开放和公平贸易,减少美方贸易逆差压力。[7]特朗普也认为“他(纳瓦罗)很有先见之明地记录了全球化令美国工人承受的伤害,为接下来如何恢复我们的中产阶级展示了一条明路”。

尽管特朗普称赞纳瓦罗观点“清晰”“研究扎实”,但实际上认可纳瓦罗观点的经济学家并不多。从纳瓦罗发表的文章来看,没有顶尖期刊论文,这样的学者在学术圈是没有多高地位的,所以他就靠在电视上或媒体上发表危言耸听的评论以吸引眼球,“不走寻常路”。纳瓦罗在贸易方面的很多立场让很多其他经济学家都把他视为经济学界的异类,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Stephen S. Roach)认为纳瓦罗的“经济学理论会误导人、缺乏准确性,而且高度政治化。其所著的《致命中国》一书及其衍生纪录片可以让任何狂热者兴奋”。并且直言“纳瓦罗就是伪经济学家长队中的最新一员”。[8]美国印中美经济智库的经济学家丹·施泰因博克(Dan Steinbock)评价说,纳瓦罗渲染的“中国威胁论”,缺乏事实根据,更像是政治说服工具。彭博则评论该书充满了情绪化的攻击,如经济欺诈和奴役劳动等,完全忽略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积极的一面,以及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复苏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他所拍摄的《致命中国》也是只讲述中国负面的问题。卡托研究所专注于研究贸易政策的中心主任伊肯森专门发文直指纳瓦罗的错误观点,认为纳瓦罗专栏文章中几乎每一个段落都包含事实性错误或者错误的理解:“在如此之多的专栏中把分析错误和谬误描绘成事实,这让人深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