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经营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快餐店的经营模式

否定了加盟店、特色餐馆的方案之后,李明有点气馁,因为目前来看,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可供选择的开店模式越来越少了,难不成自己到最后还要改换投资项目?

所以,考察快餐店的投资模式时,李明心里一直在打鼓,担心如果这种模式还是行不通的话,自己的创业计划真是要有大的调整了。但是,李明也很理性地告诉自己,不管怎样,都要认真考察每一处细节,不能因为希望越来越小就放宽考察的要求,否则,到头来吃苦头的是自己。

1.快餐店的类型

考察快餐店之前,李明先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快餐店的信息,同时结合考察区域内的几家快餐店,最后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虽然快餐店到处都是,但是在经营上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 以堂食为主,外卖为辅;

● 以堂食为主,没有外卖;

● 以外卖为主,没有堂食。

知识点:堂食,是指食客到店里来的方式。外卖,是指食客通过电话订购,商家送餐上门的一种用餐方式。

在不考虑三种快餐形式的盈利能力的情况下,李明觉得自己更倾向于第三种,也就是“以外卖为主,没有堂食”的这种,这种形式的快餐店的转让价格是最低的,因为它不需要店面,实际上只是把一些厨房器具和送餐用品转一下手就可以了。而另外两种以堂食为主的快餐店在转让的时候,还涉及店面租赁、前期装修和设备转让等,所以费用相对较高。

为了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李明决定先不急于下结论,还是要好好考察一下三种快餐模式的利与弊。为此,他在考察区域内分别选定几家快餐店作为每个类型的代表,进行深入了解。

2.纯外卖本小但利少

有店面的快餐店很容易找到,蹲点考察,而专做外卖的快餐店却没有地点可查找,李明在考察区内晃了几天,都没有发现目标。无奈之下,李明在一个创业网上发贴求援,期待能得到热心网友的帮助,为他答疑解惑。

终于,有一天早上,一个小伙子正在路边发广告,李明远远就看见那是一张菜单,以往总是绕着走的李明这次主动走了过去。让他惊喜的是,菜单显示这是一家以送外卖为主的快餐店。李明打通了上面的电话,为自己订了一份鸡蛋西红柿盖饭做午饭,按约定的时间,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把午饭送到了李明手里。李明一面故意磨蹭着找钱,一面和小孩套话,了解到这个快餐店已经开了三年了,也就是赚个生活费,小男孩是老板的亲戚,在老板家里吃住,每月给三百元的零花钱,这小孩就半是帮忙地为老板送盒饭。

小男孩转走后李明一边吃着还算可口的盒饭一边想,是这种模式不赚钱还是老板的经营有问题?毕竟,报纸上曾有过报道,说有一家纯送外卖的快餐店开得很火,送饭的小伙子每个人都配有电动自行车,按说应该很赚钱的。李明决定再到网上碰碰运气,也许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几天之后,终于有一个网友给李明回了帖子,帖子不是很长,但是却看得出来,帖子主人在这方面是个很有经验的人,对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李明稍稍整理了一下。

纯外卖餐点的优势是成本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没有店面,少了房租这一块大的投入;

● 转让费用低,甚至可以不必置备太多的设备,如果自家厨房足够大,在家里做都可以;

● 食客对菜品要求不高,不用专门请厨师,省了一份不菲的工资。

● 缺点是利润低,也很难做大,体现在:

● 没有店面,形成不了口碑,很难做起来;

● 纯外卖容易给人卫生条件差的印象,形象不好,很难吸引食客;

● 目标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不高,菜品定不上价,一旦物价上涨,就可能亏本。

通过网上联络,李明了解到,原来这位网友也曾开过餐馆,对这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他看到李明的帖子之后,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就很热心地回了帖子。通过他的点拨,李明彻底明白了:虽然表面上看纯外卖投入少,风险小,可是投资前景不看好,这是个大问题。报纸上报道的那家外卖快餐店,只是个特例,人家是一开始就靠上规模才做起来的,自己根本不具备这个实力。就这样,投入最少的纯外卖快餐形式被李明否定了。

3.先以堂食为主

排除了纯外卖的快餐店模式之后,李明接下来又分别挑了四家比较有特点的店考察另外两种快餐经营模式。考察之后,李明更倾向于以堂食为主的经营模式。主要原因在于:

● 开店初期,人手不够,不可能堂食和外卖同时兼顾;

● 外卖还要给送外卖的快递员额外的工资和提成,相对以堂食为主的餐馆,成本要高一些;

● 外卖容易产生不可控的损失,比如送错门,或者遇到食客退货,不如在店里先付钱后吃饭,进账有保障。

是否做外卖,可视堂食餐馆的经营情况、店面位置再定,随着食客认可度的提升,如果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再慢慢开展外卖服务。

在考察过程中,李明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其实快餐店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他在考察一家生意非常火爆的店时,发现这家店根据附近上班族以北方人居多的特点,推出了两大招牌套餐——红烧肉套餐和小鸡炖蘑菇套餐,这样一来,一方面极大地吸引了周围的食客,另一方面又在无形中打出了自己的特色,在众多快餐店中独树一帜。李明觉得这个老板真是细心又高明,自己又长了一点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