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事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也掀开了中国社会事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社会事业从旧中国时期的满目疮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蒸蒸日上;从“文化大革命”间横遭摧残,到改革开放后欣欣向荣,再到新世纪以来快速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社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中国社会事业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一 对社会事业建设的财政投入增加明显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从最初的要求解决温饱问题,逐步转变为更加倾向于科、教、文、卫等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国家公共财政在社会事业上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
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2.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5倍,而同期社会事业总支出从3979.06亿元增加到28179亿元,增长7.08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从社会事业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国家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从2002年的2.8%增长到2011年的6%,也有明显的增长(具体见表2-1)。特别是教育事业,2007年,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教育支出比2006年显著增加。
表2-1 2002~2011年国家用于科、教、文、卫的财政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gb。
二 社会事业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国家财政投入的增加,我国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科、教、文、卫、体各事业体系逐步完善。以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为例,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1.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和发展
新中国的教育是在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1949年,我国80%的人口是文盲,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仅有20%和6%,高校在校生仅有11.7万人。经过党和政府的大规模投入与建设,我国的文盲率由1964年的33.58%下降到1982年的22.81%;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一,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012年,全国实现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青壮年文盲的比例下降到1.08%。第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11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6.0万人,在学研究生164.6万人,毕业生43.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1.5万人,在校生2308.5万人,毕业生608.2万人。经过数年努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第三,职业教育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办学体制,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崛起,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第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目前,我国已经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加速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坚持教育公益性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发展教育的责任,使全国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2.公共卫生事业全面推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卫生事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卫生事业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第一,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2010年提高到73.5岁;婴儿死亡率,新中国成立初为200‰, 2011年下降到12.1‰;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成立初为1500/10万,2011年下降到26.1/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第二,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3432个,其中医院21638个,乡镇卫生院373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1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77754个,村卫生室65959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005个。卫生技术人员62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1万人,注册护士22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15万张,其中医院368万张,乡镇卫生院103万张。
第三,建立起多层次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多层次的现代医疗保险制度。其中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部分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此外还有商业保险、职工互助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第四,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目前我国在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肝炎、鼠疫、碘缺乏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新进展,并建立起医疗救治体系。2011年,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323.8万例,报告死亡15264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41.44/10万,死亡率1.14/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