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情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稻香:插秧

插秧是农活里最吃力的环节。半亩的农田,就要插上万枝秧苗。

我们是人工插秧,插秧时基本是弯腰状态,这是最难受的。

插秧之前,我们会用足够结实的绳子来进行对齐。一般会备两段绳子,间隔大约一米半到两米。

插秧间距大约十五厘米,每次横着插十多枝,然后换行。

我们家插秧的主力是爸爸和妈妈,他们比较少让我们帮忙。毕竟这活真的太苦了。

半亩田要插上万枝,两个人人均就五六千,就算每人一分钟插二十枝,也得五个钟。

然而,这是熟手的速度。还没算上因为身体疲惫和顶着烈日劳作带来的效率下降。

如果是在烈日下这么折腾几个钟,铁打的都肯定受不了。所以我们一般的习惯是天亮就得去干活,太阳高升了就躲了。

下午大约四点多又继续下田,干到太阳下山。

我是家里参加农活最少的了,因为中学就外出读书,农忙的时候一般不在家。

小时候参加过少数几次插秧,速度比爸妈慢好多,插得又歪歪斜斜的,没多久就喊腰痛,然后就被嫌弃让回家了。

插秧除了腰累,太阳暴晒,还有烦人的水蛭,偶尔可能踩到破碎的螺壳割破脚底等等。

然而,村里大部分家庭就是这么过来的。

少数人会图舒服,采用抛秧的办法,但是种得不齐整,扎根不深,会长得不好。

插秧完成了,前面几天基本每天都得去照顾。

首先,要保证田里有足够的水。其次,不是所有插下去的秧苗都能成活,要补。然后,要检查杂草,前期秧苗脆弱哪里敢直接下除草剂。最后还要下肥料,下了肥料还得把出水口堵上防流失等等。

等秧苗存活情况稳定后,每隔一些时间还要继续补充水,不同生长期施不同的肥料。

等它们长大了,我们该改口叫稻禾了。

稻禾在不同的时期有可能有不同的虫患,根据情况得喷不同的杀虫剂。

喷杀虫剂和除草剂是家里绝对不会让我们兄弟去碰的活。

我现在仿佛还能记得那些味道,那么的刺鼻,不知道有多少毒素。

稻禾经过两个多月的成长,之后就会进入开花期。开花期过后开始结粒,静待成熟。

刚开始结粒的稻禾的顶端很有意思,就像长筒状的花苞。然后随着里面的谷粒越来越饱满,就会从里面钻出来。

谷粒钻出来后,撑开了外面的包裹,慢慢就垂了下来。

谷粒越来越大,接着越来越黄,然后就进入了收割期了。

当然,开花到结粒,结粒到成熟也不是一帆风顺。

有时候会遇到虫患,又得紧急处理。

从插秧到拔秧,从插秧到收割,看似就那么几个步骤,然而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需要关注天气、水文、虫患、杂草,需要科学配合气节,合理施肥,其实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种植的整个过程中,最懒的时候也得隔三差五去看看,最勤快的时候得天天下田。

然后,这么辛苦的劳作,有时候,一场台风或者洪涝或者蝗灾,就可以让你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