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4 17:56:11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越南概况
第二节 移民越南概述
第三节 中越陆海通道
第四节 中越跨界民族
第五节 越南华侨华人的民族成分
第六节 越南华侨华人的称谓和身份界定
第七节 中国移民迁徙越南的原因
第八节 越南华侨华人群体形成发展的缘由
第二章 郡县时期移民交趾(公元前214—公元968)
第一节 名称与区位
第二节 交趾越人先祖
第三节 交趾社会演进
第四节 中原地区向交趾移民
第五节 郡县时期涉及交趾的制度与政策
第六节 中原“汉人”与岭南“越人”双向融合趋势
第七节 交趾汉人的身份论证
第三章 越南丁、黎、李三朝华侨华人(968—1225)
第一节 丁朝华侨华人(968—980)
第二节 黎朝华侨华人(980—1009)
第三节 李朝华侨华人(1010—1225)
第四章 陈朝华侨华人(1225—1400)
第一节 陈朝的建立
第二节 陈煚家族的华裔身世
第三节 陈朝军队入侵宋、元领地
第四节 元军三征交趾,有的留而未返
第五节 陈朝时期的华侨华人
第五章 胡朝(含“属明”时期)华侨华人(1400—1428)
第一节 胡朝的建立
第二节 胡季犛家族的华裔身世
第三节 胡朝军队入侵明朝领地
第四节 明军讨伐胡朝
第五节 “短暂属明”时期(1408—1428)
第六节 安南黎利反明,明朝放弃安南
第七节 胡朝(含“属明”时期)的华侨华人
第六章 后黎朝华侨华人(1428—1527—1789)
第一节 后黎朝的兴衰
第二节 黎利、莫登庸、阮淦、郑检等的华裔身世
第三节 安南军多次进犯我西南边区
第四节 从事经贸寓居越南
第五节 征战未归,掳掠去越的华侨华人
第六节 遗臣遗民避难入越
第七节 文人学者迁居越南
第八节 被贩卖入交趾
第九节 壮(侬、岱依)族华侨华人
第十节 苗族、瑶族华侨华人
第十一节 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华人
第十二节 后黎朝廷涉及华侨华人的政策
第七章 西山朝华侨华人(1771—1802)
第一节 西山朝的建立
第二节 西山朝阮氏三兄弟的身世
第三节 清朝与安南阮惠之战
第四节 华侨华人“忠义军”“和义军”
第五节 参加西山军活动的海上华人
第六节 明朝遗臣遗民和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第八章 越南最后封建王朝(阮朝)华侨华人(1802—1945)
第一节 阮朝的建立
第二节 华侨华人移居越南的新高潮、新成分
第三节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第四节 划界归越,“海宁侬”的真相
第五节 关于“明香人”的演变
第六节 华侨华人与抗法斗争
第七节 华侨华人与抗日斗争
第八节 华侨华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元素
第九节 华侨华人文化教育方面的新贡献
第十节 阮朝的华侨华人政策
第九章 越南封建社会末期华人华侨人数的推估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汉族华侨华人人数的推估
第三节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人数的推估
第四节 越南封建社会末期,华侨华人总人数的推估
第十章 越南华侨华人的社会组织
第一节 华侨华人社会组织概况
第二节 神缘性组织
第三节 地缘性组织
第四节 亲缘性组织
第五节 业缘性组织
第六节 武缘性组织
第七节 文缘性组织
第八节 政治性组织
第九节 民族性组织
第十节 自治性组织
第十一节 公益性组织
第十二节 越南华侨华人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十一章 越南华侨华人与孙中山民主革命
第一节 孙中山将华侨华人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
第二节 孙中山在越南华侨华人中的革命活动
第三节 华侨华人在政治上拥护思想上认同民主革命
第四节 华侨华人组织上积极参加兴中会同盟会
第五节 华侨华人经济上大力支援保障军需
第六节 华侨华人是边境武装起义的骨干中坚
第七节 华侨华人是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的先锋
第八节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坚持民族团结联合斗争
第九节 孙中山民主革命活动对越南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