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被撕碎的少年宫金奖画
【楔子:少年宫的回声】
2003年5月,上海少年宫
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少年宫展览厅的地板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十二岁的程弈站在自己的获奖作品前,指尖轻轻抚过画框边缘的烫金标签——《蝶梦·江南》,SH市少儿书画大赛金奖。
他的目光却落在隔壁展区的一幅未装裱水墨上——《弄堂雨夜》,署名林小满。画里的梧桐树洞被雨水浸湿,树皮纹理竟是用真正的墨渣拓印而成。
“这种野路子也能参展?“身后传来轻蔑的笑声。程弈回头,看见少年宫美术组组长陈明正捏着小满的画纸一角,指尖沾着未干的墨渍。
“撕拉——“
画纸在众目睽睽下裂成两半。
【第一幕:碎画的秘密】
程弈冲上去时,陈明已经将残画丢进废纸篓。他弯腰去捡,却发现撕裂处露出奇怪的纤维——那不是普通宣纸,而是夹着金丝的仿古绢。
“还给我。“小满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她手里捧着刚调好的浆糊碗,栀子香混着松烟墨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程弈突然想起父亲书房的保险柜里,也锁着一卷同样材质的《韩熙载夜宴图》摹本。
“这画纸哪来的?“他低声问。
小满没回答,只是夺过残画,用浆糊迅速粘合裂口。程弈注意到她的手指在颤抖——不是愤怒,而是恐惧。
【第二幕:金丝绢的来历】
当晚,程弈潜入少年宫档案室。
月光下,他翻到一份1986年的捐赠记录:“林松年(裱画师)捐赠仿古金丝绢一批,用于文物修复教学。“
但奇怪的是,记录末尾被人用红笔打了个叉,旁边写着“非原物“。
窗外突然闪过手电筒的光,程弈迅速关柜门,却撞翻了一摞旧画框。玻璃碎裂声中,他看清了压在底下的照片——1986年少年宫师生合影,角落里站着年轻的程父和林松年,中间却被人用刀片划去了一整块。
【第三幕:父亲的警告】
程弈回家时,父亲的书房亮着灯。
桌上摊着一份文件,标题赫然是《关于永康里拆迁及林家裱画室产权处置》。程父的手指敲击着桌面,金丝眼镜反射着冷光。
“你最近去少年宫很勤?“
程弈攥紧口袋里的照片残片,没说话。
“离林家那丫头远点。“程父摘下眼镜擦拭,“她爷爷当年偷换文物,害得程家差点破产。“
窗外雷声轰鸣,程弈突然想起小满粘画时颤抖的手指——她是不是早就知道?
【第四幕:树洞里的交易】
翌日暴雨,程弈在梧桐树洞找到小满。
她正用镊子从画作夹层里挑出几缕金丝,放进火柴盒。见到程弈,她立刻合上盒盖,但已经晚了——程弈看清了盒底烙印的“1986·沪博特供“钢印。
“这是博物馆的专用绢。“程弈逼近一步,“你爷爷到底偷了什么?“
小满猛地抬头,眼眶发红:“是你们程家调包的!“
她从树洞深处抽出一本发霉的账本,内页贴着张泛黄的当票——“林松年典当翡翠镯一只,抵押金丝绢三匹“。
程弈的血液瞬间冻结。
那只镯子,现在戴在程母手腕上。
【第五幕:少年宫的火灾】
深夜,程弈被刺鼻的烟味呛醒。
少年宫方向腾起冲天火光,消防车的警笛划破夜空。他赤脚冲出门,却在巷口撞见小满——她怀里紧抱着烧焦一半的《弄堂雨夜》,脸上全是烟灰。
“有人要烧证据……“她咳得直不起腰,“1986年的档案全在里面……“
程弈望向火场,突然发现消防栓被人用铁链锁死。
锁链上挂着的,是一枚十字星纹的钥匙扣。
【第六幕:碎画重生】
天亮前,小满在裱画室拼凑烧残的画作。
程弈沉默地帮她递镊子,突然发现焦黑的画框夹层里藏着一枚微型底片。对着灯光,他看清了底片上的影像——1986年,程父和林松年站在一堆木箱前,箱盖上印着“沪博·特级文物“。
“这不是偷盗。“小满轻声说,“是调包。“
她展开刚修复好的《弄堂雨夜》,指向画中梧桐树的阴影——那里用隐形墨水画着一串数字:19860915。
程弈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那是他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