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寂静的焦点
梅中的日子,像是被切割成一节节规整的方块,不再像暑假那样漫无边际。开学日的喧嚣渐渐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上课铃声、老师的粉笔字和同学们的窃窃私语。高一的生活,就这样在带着些许青涩和摸索的步调中开始了。
江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靠窗的下铺给她带来一丝熟悉的角落感。课堂上,老师的声音在讲台上起伏,黑板上写满了新的知识点。她努力集中注意力,笔记写得工工整整,仿佛这样就能把昨天下午和开学日眩晕的那些不真实感都排除在外。但总有一部分的思绪,像漂浮的尘埃,无法完全沉淀下来。
她的目光总是不自觉地飘向教室的后排。魏清越还是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像被特意框起来的一幅画,与周围的热闹和学习氛围格格不入。他很少和其他男生交谈,下课时也不会立刻加入那些勾肩搭背、大声谈笑的人群。他身上总是带着一种安静的、难以接近的气场。
江渡默默地观察着他。他的坐姿很端正,甚至可以说有些僵硬,背脊挺得笔直,仿佛身体随时都处于一种戒备状态。他的侧脸朝着窗外,或是微微低垂,看着摊开在课桌上的书本。光影勾勒出他清瘦的轮廓,那块浅色的纱布依然贴在额角,像一个无声的印记,诉说着他经历过的暴力和伤痛。江渡想起他父亲那一巴掌,心底总会涌起一种难以抑制的刺痛感。
她发现,魏清越虽然沉默,独来独往,但他的眼神并非空洞或茫然。当老师讲到某个知识点时,他的目光会非常专注地投向讲台,或者紧盯着课本上的文字。那双眼睛,不是那天在派出所对她时带着“不领情”的漠然,也不是面对父亲施暴时的“无所谓”,而是一种深沉的、带着思考的光芒。仿佛他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只允许知识和思考进入他的世界。那种专注,与他外在的疏离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
江渡感到自己像一个局外人。她不爱说话,融不进王京京那种热火朝天的社交圈。她身体不好,需要小心翼翼地生活,这让她觉得自己和同龄人有些不同,像是被隔开了一样。她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同学们嬉笑打闹,看着他们为了小事兴奋或烦恼,总觉得那些热闹离自己有些遥远。
而魏清越,他比她更甚。他的疏离更彻底,更明显。他不是融不进去,而是根本没有试图去融入。他像一座孤岛,屹立在班级这个热闹的海洋中央,任凭潮水喧哗,他自岿然不动。他的孤独,仿佛比她的更加深邃,更加难以触及。
江渡在观察魏清越的同时,也像是通过他来映照自己的孤独。她想,也许他们是同一类人,身上都带着别人看不见的伤口或秘密,所以才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轻松自在地融入群体。她的秘密是身体里的不确定性,他的秘密是过去和家庭带来的阴影。这些看不见的重负,让他们成为了这个青春舞台上的寂静焦点。
课堂还在继续,老师的声音像催眠曲一样在耳边回响。王京京在她旁边认真地记着笔记,时不时低声问她一个问题。林海洋坐在后面不远,偶尔能听到他压低声音和旁边的人说笑。教室里充满了各种细碎的声音和气息。
江渡的目光再次落在魏清越身上。他依然专注地看着书本,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为他清瘦的侧脸镀上一层淡淡的光晕。他的存在,像一个无声的邀请,邀请她去探索那个被他紧紧封闭起来的世界。那个世界,或许像他那双眼睛一样,深邃而复杂,也或许,隐藏着与她内心深藏的某种东西,产生共鸣的可能。
她收回目光,重新看向课本。但魏清越的身影和他的眼神,已经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在她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无法平息。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她有了一个新的、无法忽视的观察对象,而她的孤独,似乎也因为感受到了另一种更深邃的孤独,而显得不那么孤单了。
她感到身体深处传来一阵轻微的疲惫,像潮水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细沙,不明显,却真实存在。她微微调整了坐姿,靠向椅背,试图找到一个更舒服的姿势。梅中的日子,才刚刚开始,她和魏清越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在各自的寂静中,在彼此的观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