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好望角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日本帝国与占领地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

让我们继续从其他侧面来审视当时日本与占领地的关系,请看下面的表格。这张表展示了日本和欧美列强在亚洲所进行的对外贸易中,被侵占地区与占领国之间贸易所占的比重。

印度,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与英国贸易所占的比重都是大约30%。

马来亚,就是英领马来亚,包括英国在马来半岛上的殖民地以及位于马六甲海峡周边区域的海峡殖民地。这里从英国进口的贸易额只占进口总额的15%—18%,而面向英国的出口额更是只有出口总量的8%—14%。

亚洲殖民地(占领地)与宗主国(占领国)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

单位:%

印度支那,是指当时的法属印度支那(范围大致相当于今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对法国的进口贸易额占比超过了50%。

再来看看中国台湾地区和朝鲜的情况。1937年台湾地区的对外贸易中,从日本的进口占到83.3%,对日本的出口占92.5%,差不多全是与日本的贸易。朝鲜的情况也类似,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与日本的交易都占八成以上。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战前的日本与占领地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英国和法国的情况倒是令人感到意外,这两个一般印象中的强大殖民帝国,对亚洲殖民地贸易的控制程度并不高。

“英法等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推进经济集团化,使得日本这样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失去了通过经济手段发展的道路,只好通过武力来实现自身诉求。”大家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上面这种固有印象并不正确呢?

通过从经济角度来审视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朝鲜等的关系,我们能够发现,相比英法两国,日本与占领地的关系要密切得多。不过从被统治的当地人的角度来看,这种紧密的关系肯定不能说是亲密,恐怕是令人窒息的无处可逃之感吧。想到这些问题,就可以理解韩国等曾经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国家的人民对殖民历史的记忆,当然会与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居民有所不同。

根据堀老师的研究,相比中国台湾地区,朝鲜被纳入日本帝国体系的程度要更高。2120世纪30年代,朝鲜出口商品中的约97%—98%,都是面向日本本土及殖民地的。而中国台湾地区则不仅向日本出口商品,也面向世界市场进行出口。这方面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战后两个地区的人民对日本的认识出现不同的原因之一。日本作为宗主国,丝毫不会体会到的某些问题,对遭受殖民统治的地区来说,就是战后历史认识产生的原初土壤。

在批判安倍内阁所作的内阁总理大臣谈话的历史认识右倾,或是没有认识到日本就其对朝鲜半岛等地进行的殖民统治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之前,我认为必须弄清楚的一点是,日本对其他地区实施了殖民统治,这种行为所体现出的日本的“强大”到底代表了什么?前面的两张图表是否可以作为思考的起点呢?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从经济史的角度出发来批判安倍谈话。

通过经济史,我们能够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日本为了证明自身是一等国家,向国际联盟提供了翔实的贸易相关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我们会改变一直以来所谓日本在战前因为经济受到打击而“被迫”做坏事的固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