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智·模仿:草原史诗文化语法的两种人文诠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基本思路与问题提出

本书所探讨的重点,是以两位学者的代表性著述中的基本思想和核心观点为基础的三组六个问题的具体考察、个案分析和理论梳理。过去在这方面的考察侧重于两位学者的学术思想的某一方面探讨,而没有对其进行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只局限于描述性阶段的简单化的研究层面,还算不上是以学术史的整体语境为背景的理论分析研究。因而,本书的基本思路如下:(1)从问题式的视角出发,侧重于对主要著作的具体分析,并总结出它们的理论精髓与核心观点。因为各著述所涉蒙古民间文化领域较为宽广,其中的种种探索可以说都是关于蒙古民间文化的全方位性的研究范例。他们不单是文艺学或民间文艺学领域里的耕耘者和开拓者,更是深谙蒙古民间文化和本土智识的权威阐释者。(2)两位学者的学术思想皆是自成体系的理论构建和方法论模式,但又有着内在或深层的相互关联。诗学理论和类型学方法论作为蒙古史诗研究的两个支系统,具有内在的理式联结,而非相互孤立。最主要的共同点是基于本土视角的理论化实践;如果我们忽视了其中之一,就会割裂蒙古民间文艺学和史诗学的学术史的整体面貌,甚至违背学术原则和学理道德。(3)两位学者的理论实践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新的思想。所谓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探索,对其进行整体把握,不仅能够展示其所思索的开创性意义,也对实际的学术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类型学和诗学两大课题是蒙古史诗研究所有理论性探索的根本基础,也是本书重点分析和解读的问题核心和研究对象。从蒙古史诗研究的学术历史看,以上两大问题各有其思想和方法论的源头,也有其各自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或方法论意义上的成形轨迹。因而,关于类型学和诗学问题的分析性研究,应包括三方面具体内容:基本问题的历史追溯,具体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对其进行的综合考察、评价及展望。其一,基本问题的历史追溯,从每个课题的基本性概念以及关于它的思想和方法论来源入手,通过对基础性与概念性问题的比较分析,追溯每个理论或方法论的思想脉络和方法论基础。其二,具体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侧重于核心的理论与方法论视域,对核心概念和观念进行具体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从而阐明每个理论和方法论的形成、发展和成形的基础性原理。其三,综合考察、评价及展望包括两点内容:通过每个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考察,对其给出理论评价和未来展望。以上三组综合问题是本书的主要三个分析点,也是以溯源、分析、评价为框架的总体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