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弘时双眼清澈的盯着胤祺,说的极为认真,看不出丝毫作伪。
对胤祺来说,皇太后是他最重要的人,虽不是亲祖母,却因亲手抚养十余年,胜似亲祖母。
胤祺一听,这孩子竟是为了给皇太后尽孝,才想着违例去蒙古,顿时便被戳中了心中的柔软。
胤祺温和一笑,说道:“弘时啊,你是个有孝心的,若皇太后她老人家知道还有你这么个小家伙惦记着,定会高兴的。”
“既然你有此孝心,回头五叔去宁寿宫看望皇太后她老人家时,提一提你小子。若她老人家乐意,我便带你进去,如何?”
得嘞,等的就是您这句话。
弘时连忙点头,面容上那点装模作样的小委屈顿时化为一股兴奋劲。
“侄儿多谢五叔,若能去给皇太后她老人家磕头请安,侄儿也就心满意足了。”
看着弘时一脸得逞的兴奋劲,胤祺微微恍惚,好像这一刻他才明白过来。
原来,这小家伙拐弯抹角的那么久,又先出说一个不能答应的要求,后又表孝心,敢情就是在等自己的这个话啊。
饶是自己身为长辈,不察之下竟也上了这个小家伙的套。
这小家伙,真是够鬼机灵的,难怪汗阿玛在提到畅春园拨款时,也提到了他。
弘时在五阿哥府上待了许久,直至蹭了一顿午膳,才在弘晊依依不舍的眼神中离去。
不过他并没有回雍王府,而是径直入了宫。
自他得到康熙允准可以随时入宫见驾后,还是第一次使用这个权力。
有皇上的允准,自然一路畅通。
很快,当李德全出门接到弘时,又轻手轻脚的返回乾清宫里,弘时终于见到了康熙。
此时,康熙正在与人对弈。
与之对弈之人,背对着弘时,身体稍稍侧了一些,未敢完全坐在榻上,只坐了半个屁股。
弘时轻手轻脚的走到康熙身旁,这才看清,与之对弈的,也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
康熙一手握子,一手扶着桌案,眉头皱起。
看得出,两人这盘棋,正战至酣处。
弘时没有出声,就这么静静的看着。随后两人先后落子,过了七八回,棋面终于明朗起来。
弘时眼神一闪,不由得看了看对面的这位老头。
能在这里陪康熙下棋的,果然不是易于之辈。
弘时是懂棋的,不管是围棋还是象棋,弘时的水平都不赖。
他只看了几子,便已明白,眼前这个老头,棋力比康熙强不少。
只不过,陪圣上下棋,赢自然是不行的,可输,也要输的有水平,不能被一眼看出。
须得如眼前这盘一样,双方心惊动魄的杀了数十回合,老头才渐渐落入下风,眼看着康熙就要获胜了。
这就是老头的高明之处,让棋让的不露痕迹,还让康熙觉得自己杀了个畅快后获胜。
“哈哈哈,晋卿,看来你的棋力没有多少进步嘛。”
弘时闻言,微微一怔,晋卿?那不是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吗?
就是眼前这个老头?
不过想想,能在这个时间,陪康熙下棋,又还叫这个表字的,只有李光地了。
康熙看棋盘上局势已稳,当即将手里的棋子一丢,抬起头,笑看着对面老头。
“是皇上棋高一筹,臣无论如何还是下不过皇上。”老头也将手中多余的棋子丢进了棋罐里,投子认输。
康熙高兴,他跟眼前这个老头下了几十年的棋,虽鲜有败绩,却也很少如今日这般,杀的酣畅淋漓。
“非也,话不能如此说。与衡臣相比,你的棋比他好多了。”
“衡臣棋风过硬,三板斧的劲头一过,便好收拾了。”
“朕与他下的颇感无趣。”
“而你不同,你的棋力颇高,擅暗布局,好在朕熟知你的路数,否则,还真可能要吃个大亏。”
李光地轻轻摇了摇头,起身道:“不管臣如何布局谋划,棋盘上,臣还不是被皇上杀的片甲不留,一败涂地。”
听到这话,康熙微微掀了掀嘴角,露出一丝得意。
不过随即他便双眼直直的盯着李光地,眼神深邃而又颇有意味的说道:
“晋卿啊,下棋如世事。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此诚正理也。”
“至于奏折,留中吧。”
李光地面上的笑容缓缓收敛,他与康熙相伴了三十年,对康熙的言谈举止可谓了如指掌,对其心思,也能揣测一二。
若是以往,康熙说过的话,他稍稍一品,便能猜到个八九不离十。
可这次,李光地稍稍愣了愣,虽心中有了猜测,可这个猜测,太过出乎他的意料,使他有种不敢相信的感觉。
今儿个,他本在南书房当值,恰好有几个在京的臣子上了推举新太子的折子。
可打开一看,推举之人竟是废太子胤礽,而上折之人也都是已被革职的废太子旧属。
如此一来,这几个折子便不是他能处理的了,他没有写奏折节略,而是直接揣着折子来到了乾清宫。
康熙看过这几个折子后,竟然沉默了一会后,便将折子丢到了一旁,不再理会。
反倒是竟然将李光地留了下来,陪着他一起下起了棋。
李光地心里七上八下,自己心中的那个猜测太过骇人,若非康熙最后这句话,他根本不可能有此想法。
可皇上这么跟他说,是什么意思?又想做什么?
让他心里有数,支持这个决定?还是想让他私下透个风出去,造造势?
谁也不知康熙的真正用意,更不敢问。
弘时也只是短暂的听了个大概,不明具体,他看两人下棋结束,连忙对康熙行了一礼。
“汗玛法,孙儿来看您了。”
李光地也要起身,对弘时行礼,被康熙摆了摆手制止了。
“你是老臣了,这里不是外面,无须那么多礼,安坐便是。”
康熙先是很随意的对李光地说道。
随后康熙面色一紧,对弘时道:“起喀吧”
“弘时啊,你怎得这个时辰进来了?”
正常情况下,弘时前来陪伴康熙,理应一大早就来。
这都过去半天了,离下千两也不过只有两个时辰,也难怪康熙要这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