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顺藤摸瓜,初见端倪
成了!
这不起眼的小册子,或许就是撬动整个漕运贪腐大案的支点!
他立刻将李墨和钱浩召集到灯火通明的书房。
张铁柱则自觉地守在门外,如同一尊沉默的铁塔,隔绝了外界一切可能的干扰。
胡然则被派出去,继续留意漕运衙门和吴有财府邸的动静。
小小的书房内,气氛凝重而兴奋。
苏文小心翼翼地解开油布,露出了手札的真容。
册子不大,约莫巴掌大小,封面是普通的青色硬皮,没有任何文字标识。
翻开内页,纸张泛黄,上面的字迹潦草而隐晦,似乎是为了防止外人窥视而刻意为之。
记录的内容也并非连贯的日记或账目,而是更像一种……备忘录?
上面零散地记载着一些日期、地点、人名(有些是真名,有些明显是代号)、以及一些含糊不清的货物名称和数量。
“这……”李墨凑近了仔细辨认,眉头紧锁,“字迹潦草,语句不通,很多地方还用了隐语和代号,似乎是刻意加密过。”
钱浩也凑了过来,他的关注点则在那些货物名称和数量上:“大人您看,这里记载的‘南珠’三箱,‘云锦’十匹,还有这个‘贡茶’五十斤……这些都是价值不菲的紧俏货,而且……似乎都与漕运衙门的职权范围无关。”
苏文眼神锐利,沉声道:“无关?未必!如果……这些所谓的‘南珠’、‘云锦’,只是某种掩人耳目的‘代码’呢?”
他指着其中一条记录:“看这里,‘三月初七,雨夜,通济仓南三号码头,‘墨玉’两块,‘金鱼’十尾,交予‘笑面佛’。’”
李墨沉吟道:“‘墨玉’?‘金鱼’?这……”
苏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如果‘墨玉’代表的是某种价值高昂、便于运输且不易追踪的硬通货,比如……银锭或者金条?而‘金鱼’,会不会是某种需要‘活运’的特殊‘货物’,比如……人?”
这个猜测,让李墨和钱浩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以漕运为掩护,走私硬通货,甚至……贩卖人口?!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了,这是动摇国本的滔天大罪!
“我们不能仅凭猜测。”苏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李墨,你精通文字训诂,尝试从这些代号和隐语中,找出规律,或许能破解其真实含义。钱浩,你将这些记录的时间、地点、货物、数量,与我们之前掌握的那些漕运假账信息进行比对,看看能不能找到吻合或者矛盾之处。”
“是,大人!”
两人立刻领命,精神高度集中地投入到工作中。
李墨拿出纸笔,将手札上的文字、代号一一誊抄下来,反复揣摩,结合大夏官场、商界的常用隐语进行分析推断。他那【过目不忘】和【文思敏捷】的天赋,此刻发挥到了极致。
钱浩则铺开那些粗糙的假账,与手札上的记录进行逐条比对。他手指飞快地在算盘上(或直接心算)拨动,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眼神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书房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的声音。
苏文则在一旁,一边翻阅手札,一边结合系统【洞察之眼】(虽然不能直接扫描物体,但可以辅助分析信息关联性)和【沙盘推演】(进行初步的可能性推演),将零散的线索在脑海中进行串联。
“有了!”
李墨忽然低呼一声,脸上露出兴奋之色:“大人,您看这个代号‘笑面佛’!根据手札中几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他交接的‘货物’种类,我推测,此人很可能就是京城最大的私盐贩子之一——王弥勒!”
王弥勒,人称“笑面佛”,在京城黑白两道都颇有势力,据说背景很深。
“还有这个‘鱼鹰’,”李墨继续说道,“他似乎专门负责在运河沿线传递消息和接头,行踪不定,极有可能是某个漕帮或者水匪头目!”
与此同时,钱浩那边也有了重大发现!
“大人!”钱浩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我发现手札中记载的几笔大额‘墨玉’(疑似金银)的交易时间,与漕运衙门账目上记录的几次‘粮船沉没’或‘遭遇水匪’的时间高度吻合!而且,沉没或被劫的地点,也与手札中记载的交接地点相近!”
“不仅如此!”钱浩推了推眼镜,语气更加肯定,“手札中提到的几次‘云锦’、‘贡茶’等‘特殊货物’的数量,与漕运衙门某些‘正常损耗’报备中的高价值物品损耗数量,也存在惊人的巧合!”
一条条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在苏文团队的努力下,被逐渐串联起来!
一个以漕运司官员为核心,勾结地方漕帮、水匪,勾结京城黑道势力,利用漕运体系的便利,大肆侵吞国家漕粮,走私违禁品(甚至可能贩卖人口),中饱私囊的庞大贪腐走私网络,其轮廓……已经初步显现!
这个网络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远超苏文最初的预想!
吴有财,恐怕还只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绝非最终的幕后黑手!
苏文的眼神变得无比凝重。
这个案子,比他想象的还要棘手百倍!
但同时,他的心中也燃起了更加炽热的火焰!
只要顺着这条线藤,继续摸下去……
他相信,一定能将隐藏在最深处的那些巨鳄,一个个都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