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陶瓷缸的声响
一九八零年九月的一个清晨,我被搪瓷缸敲击炕沿的声响惊醒。睁开眼时,父亲那张被煤油灯照得半明半暗的脸正悬在我上方。
“阳子,起来!“父亲又用那个印着“农业学大寨“红字的搪瓷缸敲了一下,“出大事了。“
我揉着眼睛撑起身子,土坯房里还弥漫着昨夜灶膛的柴火味。透过糊着报纸的窗户,天刚蒙蒙亮,院子里那棵老枣树的影子在地上爬得老长。
“啥事啊爹?队里要提前出工?“我摸索着套上打着补丁的蓝布褂子,脚趾在炕沿下找到了千层底布鞋。
父亲突然抓住我的肩膀,我闻到他手指间旱烟和粉笔灰混合的气味。他眼睛里闪着光,像是抓住了什么宝贝。“恢复了!阳子,高考恢复了!“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这个词太陌生了,在我十六年的人生里,“高考“只存在于父亲偶尔的叹息中,和那些被锁在樟木箱里的旧课本扉页上。
母亲王秀芹端着簸箕从门外进来,玉米粒在她指缝间哗啦啦地流泻。“陈铁柱,你大早上发什么疯?“她腰间的围裙沾着晨露和鸡食的痕迹,“阳子今天得去南坡锄草,队里记八个工分呢。“
父亲没理会母亲,转身从炕柜深处掏出一个布包。灰尘在光线里飞舞,他小心翼翼地展开包袱皮,露出几本边角卷曲的教材——《代数》《物理》《化学》,封面上还印着“1965年修订版“的字样。
“听着,“父亲把一本《代数》拍在我手里,书页间散发出霉味和樟脑丸的气息,“从今天起,你不用下地了。三个月后去县里考试,考上了就能吃商品粮。“
母亲手里的簸箕“咣当“掉在地上,金黄的玉米粒滚得到处都是。“你疯啦?“她声音陡然拔高,“阳子连初中都没念完,考什么大学?再说地里活谁干?“
父亲蹲下身,一粒一粒捡着玉米。“秀芹,这次不一样。“他声音出奇地平静,“广播里说了,不论出身,年龄放宽到三十岁。阳子跟张老师学过算术,有基础。“
“张书成??“母亲的声音像淬了冰,“陈铁柱,你是不是还惦记着你那点教书匠的心思?!“
我看见父亲的后背僵了一下。
“王秀芹!“父亲猛地站起来,玉米粒从他指缝间簌簌落下,“你想让儿子跟我们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你看看县里,现在拖拉机都换第二茬了!“
母亲抄起扫帚开始狠命扫地上的玉米粒,笤帚苗刮得地面嘶嘶作响。“读书能当饭吃?隔壁村李会计家小子,去年考上师范,光路费就借了半个村!“
我捧着那本《代数》站在炕沿边,脚底发凉。封皮上的烫金字体已经斑驳,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有父亲年轻时工整的笔记:“陈铁柱,1964年9月“。再往后翻,很多页被撕掉了,留下锯齿状的边缘。
父亲突然抓住我的手腕:“走,现在就去见张老师。“
母亲把扫帚横在门前:“今天敢出这个门,就别回来吃晌午饭!“
父亲从兜里摸出半包“大前门“,这是去年春节大队书记来拜年时给的,他一直舍不得抽。他把烟拍在灶台上:“换十个鸡蛋,给张老师带去。“
晨雾还未散尽时,我跟在父亲身后走在田埂上。他提着装有鸡蛋的竹篮,背影比平时挺拔许多。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腿,秋虫在稻茬间鸣叫。远处传来生产队出工的钟声,当当的声响在晨雾中显得沉闷而遥远。
“爹,“我小跑两步跟上,“我真能考上?“
父亲没回头:“张老师教过的学生,没有笨的。“
“张老师!“父亲在门外喊了一声,声音突然变得恭敬,像他当年在公社小学教书时的样子。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瘦高的老人站在阴影里,灰白的头发像秋草一样支棱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扣子一直系到下巴。他眯着眼看了我们一会儿,突然笑了:“铁柱啊,稀客。“
屋里比我想象的整洁。泥地上扫得干干净净,木板搭成的“书桌“上摊着本《高等数学》,页边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最让我吃惊的是东墙——整面墙糊着报纸,上面贴满了各种剪报和手写笔记,在晨光中像一面神秘的旗帜。
父亲把鸡蛋放在唯一完好的搪瓷盆里:“张老师,国家恢复高考了。“
张书成的手停在半空,然后慢慢扶正了眼镜。镜片后,他的眼睛亮得吓人。“我知道,“他转身从床板下抽出一叠报纸,“《人民日报》登了详细章程。“
父亲把我往前推了推:“阳子想试试。“
老人上下打量我,目光像秤一样掂量着。我突然想起五年前,他偷偷教我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那个下午。那时我是趁放牛时溜到河边找他学的。
“三个月,“张书成竖起三根手指,指甲缝里还有墨水的痕迹,“每天下工后来我这,周日全天。不过——“他看向父亲,“课本怎么办?“
父亲从怀里掏出那几本旧教材:“我存的。“
张书成翻了几页,摇摇头:“不够。现在要考外语了,还有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都是新增内容。“他走到墙边,从砖缝里抽出一个油纸包,“我这里有些笔记,可以先凑合。“
解开油纸包时,我的手在发抖。里面是手抄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内容,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品,有些地方还有红笔批注。纸页已经发黄变脆,边角却保存得异常平整。
“张老师,“父亲突然深深鞠了一躬,“学费......“
“免了。“老人摆摆手,指向窗外的田野,“看见那片稻子没?去年你偷偷帮我浇过水。再说了——“他忽然笑起来,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教出个大学生,比什么报酬都强。“
回家的路上,父亲反常地哼起了《东方红》。路过大队部门口时,新刷的标语墨迹未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几个穿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围着台“春雷“牌收音机,里面正播报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消息。
“阳子,“父亲突然说,“从明天起,你妈要是拦着,你就从后窗翻出来。“
我低头看着怀里油纸包映出的几何图形轮廓,心脏砰砰直跳。在稻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一轮红日正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