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 孔雀及其在诗赋中的意象
有南夏之孔雀,同号称于火精。寓鹑虚以挺体,含正阳之淑灵。首戴冠以饰貌,爰龟背而鸾颈。徐轩翥以俯仰,动止步而有程。
——(东汉)杨修《孔雀赋》
孔雀,属鸡形目,雉科,又名为越鸟,被视为“百鸟之王”。孔雀是美丽的观赏鸟,也是吉祥、美丽、善良、华贵的象征。孔雀产于东南亚和东印度群岛,是一种非常大型的陆栖雉类,群居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有绿孔雀、蓝孔雀、黑孔雀和白孔雀四种。孔雀头上有羽冠。雄鸟颈部羽毛呈绿色,多带有金属光泽;尾羽延长成巨大尾屏,上具五色金翠钱纹,开屏时如彩扇,尤为艳丽。雌鸟无尾屏,羽色亦较差。孔雀产于热带,在中国仅见于云南。可供观赏,羽毛可作装饰品。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白孔雀和黑孔雀是蓝孔雀的两个变异形态,人工养殖主要是蓝孔雀。孔雀不仅羽毛美丽,而且善解人意。东汉杨孚(孝元)《交趾异物志》曰:“孔雀,人拍其尾则舞。”[381]孔雀展翅如扇,翩翩起舞,羽色艳丽,姿态优美,因此受到人们喜爱。
据《周书》记载,周成王时,“西方人献孔雀”。[382]楚辞《九歌·少司命》云:“孔盖兮翠旍。”王逸注云:“言司命以孔雀之翅为车盖,翡翠之羽为旗旍,言殊饰也。”[383]说明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这种鸟。孔雀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时写作“孔爵”,汉代中国人认为它产于南越、条支、罽宾、西南夷等地。桓宽《盐铁论·崇礼》云:“南越以孔雀珥门户……今贵人其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明盛德也。”[384]《汉书·南粤传》记载南越王赵佗给汉文帝的上书中云:“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只,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只,孔雀二只。”[385]《汉书·西域传》记载,罽宾出“孔爵”。[386]汉朝还从西南夷哀牢国获得孔雀。司马彪《续汉书》云:“西南夷曰滇池,出孔雀。”又云:“西域条支国,出孔雀。”[387]《通典·边防》“条支”云:“出封牛、孔雀。”[388]条支是西亚古国,在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据说为塞琉西古王国,公元前312年由亚历山大大帝部将塞琉古一世建立,公元前64年亡于罗马。汉永和九年(97年)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至此因临海受阻而返回。萨珊波斯兴起后,领有条支,故《魏书·西域传》又称波斯为古条支国。
汉朝宫中养有孔雀,刘歆《甘泉宫赋》云: “翡翠孔雀,飞而翱翔。”[389]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写长门宫之冷落:“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390] 扬雄《校猎赋》写上林苑中有“玄鸾孔雀,翡翠垂荣”。[391] 西汉时孔雀已经作为宠物进入贵族之家,《西京杂记》卷二记载:“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养孔雀、鵁䴖,俸谷一年费二千石。”[392]10 东汉末年,曹操养有孔雀,曹植作《孔雀赋》借孔雀感叹才士不遇,并请杨修同赋。曹植的作品已佚,杨修《孔雀赋》云:“有南夏之孔雀,同号称于火精。寓鹑虚以挺体,含正阳之淑灵。首戴冠以饰貌,爰龟背而鸾颈。徐轩翥以俯仰,动止步而有程。”[393]12 说明曹操的孔雀来自南方,应当是来自印度、斯里兰卡的蓝孔雀。《春秋元命苞》曰:“火离为孔雀”,火离,八卦之一,离代表火,还代表热、南方、夏天等。“同号称于火精”,也是这个意思。鹑虚,即鹑火,古代天文学术语,星次名。南方有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称朱鸟七宿。首位者称鹑首,中部者(柳、星、张)称鹑火(也叫鹑心),末位者称鹑尾。“寓鹑虚以挺体”,说的也是孔雀生活之地。按照阴阳五行观念,南方属阳,所以说孔雀含阳气(正阳之淑灵)。
在汉末文人的文学作品中,作家用孔雀形容才士的命运。杨修《孔雀赋序》云:“魏王园中有孔雀,久在池沼,与众鸟同列。其初至也,甚见奇伟,而今行者莫眡。临淄侯感世人之待士,亦咸如此,故兴志而作赋,并见命及,遂作赋。”[394] 临淄侯即曹植,可见曹植的赋有感叹才士不为世所重的痛惜之情。孔雀爱惜自己的羽毛,被比喻为君子爱惜自己的才德声望。刘向《说苑·杂言》云:“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395] 孔雀来自南方,所以东汉末年产生的著名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开头便以孔雀起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396]孔雀虽然来自南方,但因为在北方生活已久,对第二个家乡有依恋之感,所以飞回南方,又频频回顾,眷恋不舍。这个意象正是写刘兰芝被遣回家时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