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早期历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学术研究基础

近百年来的秦史研究与巨大进步,为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的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使我们具备了古人甚至20世纪前半叶的研究者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就秦早期历史研究的学术基础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近几十年来有关秦早期文化的考古遗址、遗存先后发现,如天水董家坪、毛家坪墓葬遗址、礼县大堡子和圆顶山墓葬遗址、清水刘家坪、张家川马家塬西戎墓的发现以及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等,特别是五方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礼县等地、渭河上游甘谷毛家坪和清水县牛头河流域系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成果,为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新材料,奠定了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的物质基础。

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关中、陇右、山东等地大量秦人史前至战国时期墓葬、城址、青铜器等遗存和文物的发现,以及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就此而展开的开拓性的研究,包括建立起秦早期文化的考古类型学体系、墓葬发展序列和编年,对秦人起源与秦早期文化起源的资料的积累,对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考释等,为开展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

三是以马非百《秦集史》和王蘧常《秦史》为代表的现代集大成的秦史史料著作;王辉有关秦青铜器铭文整理和考释研究,如《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秦出土文献编年》等;还有其他学者有关秦早期历史的史料发掘与整理工作,为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史料基础。

四是以李学勤、林剑鸣、杨东晨、黄留珠、祝中熹、徐卫民、田静、史党社、藤铭予、陈平等为代表的学者,其关于秦文化或秦早期文化的专著或主要著作,初步构建了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研究的逻辑体系和内容体系,为秦早期文化研究奠定了综合研究的基础。

五是以俞伟超、刘庆柱、段连勤、韩伟、李江浙、赵化成、张天恩、牛世山、刘军社、梁云、叶舒宪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字学、民俗学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在秦人、秦文化起源诸问题上,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内容涉及秦早期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所获甚多,而且视野开阔、方法更为科学与灵活。这些研究将秦早期文化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标志着对秦早期文化的研究进入了开放的多层次多结构研究的新阶段。因而,他们的成果和研究,为秦早期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多维度开展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由此可知,近几十年来的秦早期文化研究,不仅涉及秦早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成果颇丰,这就为进一步开展秦早期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