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1.主要内容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以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的追求和现实实施为案例,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普世价值”。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形成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马克思曾讲道“‘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而作为价值观表明的是主体对于客体的关系,表明人们对于某种事物之于人的作用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中人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只有通过剖析人的社会性才能够认识个人,只有把握人的社会性才能理解和实现人的价值。本书以此为出发点,系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精神,构建较为清晰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全面介绍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公正观、团结观、民主观、人权观等价值观。
(2)比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西方“普世价值”的不同。西方“普世价值”从人性出发,以人道主义为立论基础,追求抽象的普遍性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这种价值观忽视了价值的实现途径、价值的现实基础、价值主体的社会性,把价值观抽象化、绝对化,用抽象的价值来代替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社会基础上才能实现的价值。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社会现实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和实现人的价值,其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具体性的特点。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在理论基础、内涵、特点上完全不同。
(3)全面介绍和分析社会民主主义的“普世价值”。社会民主主义是“普世价值”的主要提倡者,其“以抽象的人为中心,以自由、公正、团结为基本价值观,追求一种伦理道德的完善”[2]。冷战结束后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民主、人权等内容,并在这些价值的指导下,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民主和平论”等观点。由于社会民主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流派和运动的一种,同时也是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思潮和政治力量,所以本书特将社会民主主义作为案例,全面介绍和分析其自由观、公正观、团结观、民主观、人权观的内涵和现实体现,通过其理想和现实的悖论来反映价值观的历史性、社会性、阶级性、具体性和“普世价值”的抽象性、矛盾性、错误性。
2.基本思路
本书在介绍社会民主主义基本价值观及其“普世价值”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分析,并将社会民主主义置于资本主义的体系之中进行分析,从而全面深刻地分析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及其“普世价值”。
绪论主要是介绍研究的缘起、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及其“普世价值”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的方法、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本书的特点和不足以及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
第一章主要介绍“普世价值”的相关概念与分析基础。“普世价值”的研究涉及价值、价值观等概念,厘清这些概念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分析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而如何正确地分析“普世价值”,则需要科学的价值观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通过历史分析、阶级分析、具体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普世价值”。
第二章主要介绍当前西方“普世价值”的主要提倡者社会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曾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但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资本主义体系中,成为资本主义的支柱之一。因此,通过社会民主主义这一与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关联的现实力量的分析能够更透彻地分析“普世价值”。
第三章主要是介绍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及其“普世”追求。社会民主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由、公正(平等)、团结(博爱)、民主、人权等基本价值。这些基本价值的思想来源较为多元,但主要是资本主义的启蒙思想与自由主义思想和伦理社会主义。这些带有抽象性的思想渊源影响着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追求,也促成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普世价值”。
第四章主要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的理论内涵进行分析。本章介绍了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中的自由、公正、团结、民主、人权等内涵,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公正观、团结观、民主观、人权观逐一地进行分析。
第五章主要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的实践外化进行分析。本部分介绍了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的国内与国际体现,并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及其方法分析了这些“普世价值”的实践外化。
第六章主要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的特性与实质进行分析。本部分将社会民主主义置于资本主义体系中,通过社会民主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来分析社会民主主义“普世价值”的资本主义特性与实质。
结论部分在总结提炼上述各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普世价值”是资本主义抽象的价值论,其在资本主义内部就存在分歧,并且“普世价值”不能等同于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因此“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余论部分分析了价值观的作用,并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前中国受到的冲击、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发展程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等得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