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妹妹馋肉,我只好做学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5章 八十年代最牛单位——食品公司

王娟的热情,好像多近的亲戚一般,让顾学文差点招架不住。

当他说出“吃过面了,我就……”,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娟一把拉住胳膊,半拖半拽上了桌。

“吃面条子能顶个啥?你和明宇这岁数正是长身体,需要营养!”王娟说话敞亮,透着东北女人特有的爽利劲儿,“今天菜不错,昨晚炖的鸡,还有牛肉。好好尝尝阿姨的手艺!”

顾学文觉得屁股下的沙发有点硬,不过在这个年代,家里能有这么一套沙发,已经相当气派了。

趁着王娟端菜的功夫,他再次打量起李明宇的家来,墙上除了明星日历外,还有几张奖状,看样子是李明宇从小到大的荣誉。

对面的沙发桌上,是台崭新的“金星”牌14寸彩色电视机,用一块绣着红牡丹的布盖着。

这年月,有黑白电视机的家庭都屈指可数,李明宇家居然有彩电?!

显然,单凭李明宇老爹刑警大队队长的身份,是搞不来这种紧俏商品的,有钱也买不到,难不成是……?

就在顾学文胡乱猜测时,王娟端着个搪瓷大托盘从厨房走出来,托盘上满满当当摆着四个大海碗。

“开饭了!看阿姨给你和明宇做了啥好吃的!”

顾学文定睛一看,瞳孔不由自主的放大。

这……这也太丰盛了!

一大碗红烧排骨,肉块硕大,酱色油亮,一看就炖得入口即化。

一大碗葱爆牛肉片,牛肉嫩滑,葱段碧绿,油汪汪的惹人馋。

一大碗清炖的老母鸡,鸡汤油光锃亮,香气扑鼻。

最后是一盘蒜末炒菠菜,菠菜翠绿,蒜香扑鼻。

主食更是让顾学文看傻了——白米饭,还是满满一盆,东北大米粒粒分明,冒着热气香气。

在这个细粮缺少还是主旋律的八十年代,顿顿吃上白米饭的家庭,绝对是少之又少。【八十年代还是实行供给制,城市居民,成年人每月四斤大米,六斤白面】

再看桌子左边,放着几瓶没开封的汽水。不是东北常见的那种绿瓶“大白梨”,而是印着卡通北极熊图案“北冰洋”。还有两瓶是黄澄澄的桔子味汽水,商标是顾学文不认识的牌子,应该是南方某地方的汽水。

丰盛到极致的午餐,让顾学文心里翻江倒海。排骨、牛肉、老母鸡,白米饭、北冰洋汽水,普通人家过年的标准也就这一半。

这种伙食保准,别说普通人家,就是一般干部家庭,也是极丰盛的。李明宇他爸只是个刑警队长,工资比普通工人高的有限,怎么可能支撑起这样的开销?!

而且,今天自己临时被拉来的,这饭菜显然不是特意准备的,也就是说,这是人家“家常便饭”。

这家人怕是不简单,起码不是表面这么简单!

“来,学文快坐!”王娟热情地把顾学文按在座位上,给他盛了满满一大碗白米饭,又夹了一块大排骨。

“尝尝阿姨的手艺!这排骨,是市里新开的肉联厂送来的,新鲜着呢!”

“还有这牛肉,也是肉联厂新到的货,外面有钱都买不着!”

王娟的话里,带着一种不经意的炫耀,更印证顾学文的猜测。

“谢谢阿姨。”顾学文压下心中的惊疑,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排骨软烂脱骨,牛肉嫩滑入味,米饭香甜可口。他虽然吃饱了,可还是被眼前的美味征服了。

李明宇忙活一上午,早就饿坏了,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边吃边含糊不清地夸奖:“妈,你今天做这红烧排骨绝了!比饭店的还好吃!”

王娟被儿子夸的心花怒放,又给顾学文夹了几筷子牛肉:“学文,你多吃点!你和明宇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得多吃肉!以后啊,想吃啥跟阿姨说,别的不敢说,肉啊菜啊,阿姨包圆了!”

“噗……”

听到王娟大包大揽,顾学文差点把嘴里的米饭喷出来。

肉和菜都包了?

这话溪县父母官也不敢说吧,就算她是刑警队长的老婆,也不敢说这种大话!这年头买肉买菜不光要钱,关键还得要票!

肉票怎么可说有就有的?!

王娟见他停下筷子思索,笑着解释道:“看来明宇没和你说阿姨是干啥的,阿姨是食品公司的!”

“食品公司?!”顾学文脑子飞快转动,这个名字有些久远。

“对!食品公司的!”李明宇抢着道,脸上带着骄傲。

“我妈可不是普通职工,是咱们县食品公司经理!”

食品公司经理!

顾学文这下彻底明白,所有的疑惑瞬间解开。

难怪!难怪!

八十年代的食品公司,可是个实权单位,虽然不像公安局那么威风,不像财务局管钱,但它管着全县老百姓肚子的油水!

全县的猪肉,牛肉,羊肉,禽类,蛋类,各种水产品(冻货),所有这些紧俏物资,这些老百姓眼里的“好东西”,从采购、加工、储存到分配销售,都得经过食品公司!

哪个单位想给职工发福利,,哪个领导不想给家里整点“硬菜”?哪个饭店不想弄点俏货?

这些都得求着食品公司,都得求着王娟。

八十年代,“关系”就是生产力!食品公司的经理,手握分配俏资源的权力,人脉能差得了?

就算王娟两袖清风,底下的人、求她办事的人,能不主动“表示表示”?!

别的不说,光是内部职工福利、处理一些临期、残次品(名义上的,根本不愁卖),就足够让家里实现“吃喝自由”。

想通了这一点,顾学文对眼前这顿丰盛午餐也就释然。

就在这时,“铃……铃……铃……”的声音响了起来,这种后世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声音,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突兀。

电话,家庭电话?!

顾学文眼角又跳了一下。

电话这玩意儿,在84年的县城里,绝对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比后世奔驰宝马还稀罕。

这个时代,就算你有钱都装不上,排队都能排到几年后。

听到电话铃声,王娟放下碗,不情愿地走过去,拿起沉甸甸听筒:“喂?找谁?……哦,供销社老张,啥事?那批猪头?指标还没批下来?让他们等着!急啥!我现在忙着呢!家里有客人!天大的事也得等我下午上班再说!就这样!挂了啊!”

干脆利落,带着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完“啪”地一声挂了电话。转过身,又恢复刚刚的笑容,对顾学文笑道:“单位里鸡毛蒜皮的事,甭理他们!学文,快吃饭,菜都凉了!”

顾学文默默扒饭,心里对这位“神通广大”的王娟阿姨,多了几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