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批评的父母话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表扬:不“内卷”的孩子也优秀,良言为亲子关系加分》:有进步就要赞美

当孩子专注时:

“这火箭模型做得真精细,你一定用心了!”

表扬实例

经过几天的努力,航航终于组装好了火箭模型,他激动地说:“火箭即将发射……这艘火箭,同学们一定会喜欢的!爸爸,您看我的火箭……”爸爸很有兴致地走过来,竖起大拇指说:“这火箭模型做得真精细,你一定用心了!看来做事情还是得专注啊!”

情绪分析

当孩子认真努力地复习了很长时间的声乐知识,终于结束一场音基考试时,不管最终取得怎样的成绩,孩子都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与认可;当孩子用了很长时间,终于完成了一幅画作时,无论画作是否能得奖,孩子也都希望获得父母的赞美与表扬。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肯定与赞美,因为大家都有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你听过罗森塔尔效应吗?它表明:热切的期待和赞美可以带来奇迹,因为赞美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力。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父母应该对孩子持不吝赞美、不吝表扬的态度,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也许有些父母会担心,过度地赞美孩子,孩子会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不愿意继续努力了。其实,只要父母掌握赞美孩子的方法,不仅不会让孩子停滞不前,反而会激励孩子勇往直前。因为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赞美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会增强孩子前进的勇气、动力与信心。

当然,父母在赞美孩子时也不要盲目夸赞,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话术原则。比如,多赞美孩子的努力过程与专注精神,多表扬孩子尝试的勇气、坚持的态度等。

错误话术

有的父母习惯赞美孩子先天具有的优势,但是这类优势不需要通过后天努力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对孩子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这种赞美本质上属于欺骗,总有一天会被孩子识破。而过度的赞美则接近吹捧,是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的。常见的错误赞美话术如下:

“你真是个运动天才,长大了肯定能当运动员!”

“你钢琴弹得真好,真有天赋!”

“你就专心研究你的火箭吧,以后不用写作业了。”

“今天的话剧的男主角太差劲了,你要是去演肯定比他演得好。”

正确话术

父母可以赞美孩子的坚毅与勇气,还可以赞美孩子的耐力与意志力,这不仅会让孩子获得肯定与鼓舞,还会增强孩子继续前进的信心与动力。当然,赞美除了要实事求是外,还要把握好度。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话术:

“攀岩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的体力与意志力的运动,没想到你居然坚持了半年,真为你感到骄傲!”

“虽然你的乐感不是最好的,但很多著名的钢琴家的成功并不是只靠天赋。你能这么认真努力地每天坚持练琴,一定会取得成就的。”

“你今天的作业做得太完美了!看来做事情还是得专注啊!”

“今天的话剧演出非常有感染力,你把角色诠释得很到位,与其他同学配合得也很好。”

请父母注意,那些没有事实依据的盲目赞美,或者完全出于主观想法的称赞、表扬,对孩子来说无益。因为孩子知道事实真相并非如此后,会觉得自己只是天资平平甚至还不如他人,进而会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所以,赞美不仅要契合实际,还要充满正能量,这样才能让孩子相信并接受,为孩子指明到达梦想彼岸的前进方向。

当孩子优秀时:

“你这次的表演很出色,特别是最后的高音部分。”

表扬实例

萍萍走上了汇报演出的舞台,大方地说:“今天,我演唱的歌曲是……”

演唱结束后,妈妈高兴地拥抱着萍萍,激动地说:“萍萍,你这次的表演很出色,特别是最后的高音部分,处理得很棒。”

萍萍也很开心,对妈妈说:“妈妈,我会继续努力的。我长大后想做一名歌唱家。”

情绪分析

孩子就像是一座丰富的宝库,等待着寻宝人去发掘其中的宝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父母去细心地搜寻。

也许有些父母会不以为然,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没有什么特长,性格也不够活泼开朗,没有可圈可点之处。其实,父母这样想是错误的。父母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父母不够细心,没有从更深层次着手去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比如,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有的孩子虽然性格比较内向,但情感细腻,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父母需要发掘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肯定,以帮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第二,父母用世俗或功利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拔尖,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没有什么优点。其实,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该把眼光放远,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

懂得表扬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可以让孩子在增强自信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我定位,进而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优秀。

错误话术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如果父母盲目地将孩子定性为“普普通通”,那孩子就会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进而自信心受挫,产生悲观心理。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时,父母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肯定、夸奖与赞美,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你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妈妈只希望你开心,做手工不要太累。”

“我看你就是千里马,不用那么拼,也会被伯乐发现。”

“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在舞蹈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骄傲!”

正确话术

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具有隐藏性,这需要父母细心观察,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充分展现闪光点。尤其是在孩子有了出色的表现时,父母要给予及时且全方位的肯定和赞美。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得到鼓励,从而将其自身的优点进一步展现出来。

“你真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孩子。这个小鸟模型做得栩栩如生。”

“酒香也怕巷子深。你只有多找机会展示自己,大家才会更加了解你的水平。”

“今天你在台上的表演很精彩,你的舞蹈动作优美且富有感染力,观众的反响很好。我真为你感到骄傲!”

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进一步认识自我,还能在外界的反馈中发现自己的优点。所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进行自我展示,这样孩子的优点才有机会得到展现并获得广泛认可,这有利于帮助孩子增强自信,进一步发扬自身的优点。

当孩子聪慧时:

“这么难的数学题你都做对了,真厉害!”

表扬实例

萱萱今天在学校被数学老师表扬了。在做第二单元的习题时,萱萱做对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因此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萱萱回家后向妈妈炫耀,妈妈高兴地说:“这么难的数学题你都做对了,真厉害!”

情绪分析

有些父母习惯给孩子泼冷水。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被老师表扬,兴高采烈地向父母炫耀时,父母却未给予应有的肯定和表扬,反而打击孩子。试想哪个孩子能不失落呢?

换位思考一下:当你兴高采烈地拿着通宵写出的方案交给领导时,满心期待得到认可,却被领导告知要重新做,你的内心是不是非常失望呢?相信你再多的热情也被这盆冷水浇灭了。更何况,孩子的承受力无法与成人的相比。

那么,习惯泼冷水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呢?

1.使孩子失去尝试的勇气

当孩子被父母泼冷水的次数多了之后,就容易出现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反复尝试着做一件事却无法获得成功的情况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即“我多么努力都不会有用”。于是,人们会放弃尝试,哪怕结局能得到好的变化,也不愿意再进行尝试。父母对孩子一次次的泼冷水式的教育,最终会让孩子出现习得性无助,失去尝试的勇气。

2.使孩子的自信受到打击

当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取得突破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然而如果他得到的是父母的否定,甚至嘲讽,他学习的信心就会受到影响。有网友在微博上坦言,自己小时候在家庭聚会上鼓起勇气唱歌,妈妈却当众嘲笑他“唱得太难听了”,结果他再也没有当众唱过歌。即使长大以后,每当回想起这件事时,他依然很难过。

父母的打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深重的,并且这种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如同一根针一样扎进孩子的内心,无论任何时候,只要碰一下,就会很疼。

错误话术

很多传统的父母都有类似的想法,他们一边暗自为孩子取得的成绩高兴,一边又用言语打击孩子,因为他们害怕孩子骄傲自满。在不少父母看来,给孩子泼冷水,其实是“为了孩子好”。明明是在呵斥孩子,却声称这是爱孩子的表现,这对单纯的孩子来说,实在难以理解。

“你赶紧去玩吧,净给我帮倒忙。”

“就你这样还想成为舞蹈家?我看你只有三分钟热度。”

“哎呀,您真是过奖了,他可没有您说的那么优秀。”

“你不就考了个第三名吗?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又不是第一名!”

“看看你的分数,你还好意思去踢球?”

正确话术

当孩子在某方面取得进步时,父母不要打击孩子,也不要只是笼统地表扬一句。要明白,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即便是很小的进步,也应当给予鼓励和表扬,以达到正强化的目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太好了,你能主动帮妈妈做饭,我很高兴。你来洗菜吧。”

“尽管学芭蕾舞很辛苦,但你一直有个跳天鹅舞的梦想,因此妈妈相信你肯定能坚持下去。”

“感谢您对孩子的称赞。听了您鼓励的话,孩子肯定会更加努力的。”

“爸爸妈妈知道你这学期一直很努力,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你考了第三名,祝贺你,进步很大,这是你每天认真学习的回报。”

“踢球是很好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妈妈支持你!但妈妈也希望你不要因此耽误学习。”

父母既然爱孩子,那就应当用充满爱的语言向孩子表达。比如,当孩子展现出做事的主动性时,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避免打击孩子的热情,这样才能让孩子有信心和安全感。当孩子被老师或者亲友表扬时,父母要给予认同,而不是过分谦虚地回应,因为过分谦虚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从而感到沮丧。毕竟,相较于其他人的看法,孩子更在乎的是父母的评价和认可。

当孩子善良时:

“你帮王爷爷提东西,真是个热心的好孩子。”

表扬实例

邻居王爷爷对依依妈妈说:“依依可真是个好孩子,每次见到我都陪我聊天,还帮我提东西!”

妈妈回家后,当众表扬了依依:“王爷爷表扬了依依,说依依帮他提东西。依依,你真是个热心的好孩子。”

爸爸说:“咱家里有个小雷锋,依依真是个善良的孩子!”

奶奶说:“依依能主动帮助老人,真是个好孩子!”

情绪分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然而,大部分青少年表示,他们的父母更加关注的是他们的成绩或身心健康,而对于他们是否关心他人,是否善良、热情,则不甚关注。其实,培养孩子善良、热情、礼貌、负责任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品格对人一生的影响远超过能力本身。

那么,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呢?

首先,父母要善用正能量的语言来引导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善良的品格,鼓励孩子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伸出援手。比如,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察觉身边人的难处,在身边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

其次,当孩子做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等行为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赞美与肯定。对孩子的行为给予肯定,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让孩子的内心受到激励和鼓舞。

最后,教会孩子用正能量的语言与人交流,给他人带去温暖。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父母不仅要在行动上引导孩子善待他人,还要让孩子懂得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真诚的话语、暖心的安慰等来表达对他人的善意。

错误话术

当孩子做出热情和善良的行为时,如果没有在父母这里得到肯定、表扬和赞美,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受到打击。更糟糕的是,如果父母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责任感,甚至可能使孩子朝着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你不就是送给同学几张作文纸嘛,没什么可表扬的,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你先把自己管好,再去操心别人的事。”

“你还是小孩子,管好自己就行了,大人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

“您别客气,他帮助小朋友是应该的。”

正确话术

孩子的善良行为往往需要父母的鼓励与指引,如果父母用正能量的语言向孩子传递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孩子就会认识到热情、善良、乐于助人是被社会所认可的,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对孩子来说,自己的善良行为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与认同,这本身就是一种鼓舞,会让孩子更加热情地对待他人。话术建议如下:

“你把作文纸送给需要的同学,这种帮助别人的行为非常好,值得被表扬。”

“听说今天足球课上,你主动送受伤的同学去了医务室,你真是助人为乐的少年!”

“听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吗?在王爷爷需要帮助时,你及时伸出了援手,我相信你的行为会获得大家的表扬。”

“那个穿红色外套的男孩怎么了?他怎么一个人在哭?是不是和家人走散了?我们过去看看吧。”

关心和帮助他人,不仅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还是让自身得到锻炼的途径。父母引导孩子表达善意、帮助他人,能帮助孩子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可,有利于孩子逐渐培养出优秀的品格。

当孩子自信时:

“你今天收获了勇气,战胜了不想爬山的自己!”

表扬实例

周末,凡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山。没一会儿,凡凡就开始抱怨:“好高啊,我害怕!”“好累啊,我们回家吧!”爸爸鼓励凡凡:“挑战一下,这是你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妈妈说:“加油,你一定能登顶!”

最后,凡凡坚持爬到了山顶,爸爸对凡凡说:“你今天收获了勇气,战胜了不想爬山的自己!”

情绪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得到赞扬、理解和尊重,能收获生活的动力和自我价值感。对于孩子而言,来自父母的肯定与赞美尤为重要,这些正面反馈不仅能增加孩子的信心与勇气,还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生活和学习保持动力。

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或缺陷时,他们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或自卑的困境之中。这时,假如孩子能够勇敢进行尝试,那么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应该对孩子勇于尝试的精神给予肯定和赞美。要让孩子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假如孩子的尝试和努力没有得到及时的肯定,孩子可能会失去自信和勇气,不愿意再继续努力。

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与勇气。孩子放弃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加之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进而自我否定,最终陷入自卑的状态之中。

有些孩子会有一些先天或是后天的“短板”,比如恐高、怕黑、怕水、害怕与人相处等。如果父母能够经常给孩子加油打气,孩子将会增强信心,进而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父母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和优缺点。特别是看到孩子的进步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鼓励、称赞,这样才能使孩子信心百倍,勇敢地面对人生。

错误话术

当看到孩子用行动克服心理短板时,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恰当的赞扬,孩子会觉得自己努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行为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同和肯定,从而使孩子逐渐失去战胜自己的动力。不恰当的话术如下:

“你成功登顶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以后要多锻炼身体。”

“你这不是能晚上自己去卫生间了吗?以后都自己去。”

“等你考到班级前三名,妈妈就给你奖励。”

“你是哥哥,要有哥哥的样子,要好好照顾弟弟。”

正确话术

实现自我、超越自我需要一步一步来进行。父母可以将“优秀”这一目标逐步分解,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点都给予肯定、赞扬,为孩子奋勇前行增加动力。父母作为最了解孩子实际情况的人,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称赞,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虽然你身体不是很强壮,但今天能坚持攀岩并成功登顶,你真是一个有勇气、有意志力的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如果你今天晚上敢一个人去卫生间,就成功地完成了一次自我挑战,就值得被表扬。”

“你这次测试的成绩和上次相比有了进步,妈妈决定奖励你一本新书,你真棒!”

“我看你和可乐弟弟交流得非常愉快,你的人际交往能力真的是越来越强了,你越来越会跟朋友相处了。”

当孩子展现出渴望寻求改变、战胜自我、取得进步的想法或行动时,父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在“量”的积累阶段多多鼓舞孩子,会让孩子早日实现“质”的飞跃。切记,父母要重点表扬孩子战胜自我、取得进步的具体细节,这样孩子会更加清楚地知道父母一直在关注自己的努力,而其进步的速度也会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