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章 错印的诗
第二版诗集散发着新鲜的油墨味,我摩挲着烫金封面,指尖突然在某一页顿住——那封从未寄出的回信,此刻正安静地躺在第87页。
我的血液瞬间凝固。
藏头诗的字句像刀子一样刺进眼帘:
“淇水汤汤终不悔,
煜耀星辰亦相随。
等闲变却故人心,
我寄人间雪满头。“
每个首字连起来,是再直白不过的“淇煜等我“。
手机从掌心滑落,砸在地板上发出闷响。
我蹲下去捡,却看见屏幕亮起,是出版社发来的消息:“加印申请已收到,首印五千册明日上市。“
玄关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李淇煜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手里拿着那本一模一样的诗集。
封面上《指针偏移》的书名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我们隔着一地散落的样稿对视。他的眼睛红得可怕,书页在他手中微微发抖。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87页,“他的声音哑得不成样子,“是你当年要对我说的?“
我攥紧衣角,布料上很快洇开一片汗渍。
那封信写于三年前,在我拉黑他所有联系方式之前。
信纸最后一行还沾着泪痕:“如果重来一次,我会勇敢一点。“
李淇煜突然单膝跪地,从诗集里抽出一张泛黄的纸——是当年他写给我的自白信,边缘已经起毛,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
“宋乐乐,“他念我全名时带着细微的颤抖,“现在换我等你回答。“
打印机突然自动启动,吐出一张新的扉页。我们同时看向那行字:
“第二版修订说明:
1.修正第87页错印内容
2.新增后记《指针归位》“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将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终于重合在一起。
李淇煜的手指划过诗集第87页,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我站在三米开外的地方,后背紧贴着冰冷的墙面。
“不是...“我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那是个意外。“
他的目光从书页移到我脸上,像X光一样让我无所遁形。
我知道他在等什么——等一个解释,等一句真话,等那个藏在诗行间多年的答案。
可我只是僵硬地转身,假装去整理已经整齐的书架。
身后传来书被合上的声音,然后是李淇煜的脚步声。
他没有追问,只是把诗集轻轻放在茶几上,转身去了厨房。
水龙头打开的声音盖过了我急促的呼吸。
我盯着那本诗集,封面上我的名字烫得刺眼。
这就是我们的相处模式——永远在真相面前默契地转身,用沉默代替争吵,用距离代替拥抱。
晚饭时我们相对而坐,筷子偶尔碰在碗沿,发出清脆的声响。
李淇煜夹了一块鱼肉放在我碗里,鱼刺已经被仔细挑净。
“出版社说...“我盯着那块鱼肉开口,“可以召回...“
“不用。“他打断我,“写得很好。“
我们之间又陷入那种熟悉的沉默。这不是原谅,也不是和解,只是两个伤痕累累的人,在漫长的互相折磨中达成的某种妥协。
深夜我醒来,发现身边空无一人。书房亮着微弱的灯光,李淇煜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我诗集的电子稿。
他修长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最终还是没有按下删除键。
我退回卧室,躺在床上数着天花板上的裂纹。
三十七道,和我们认识的年头一样多。
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永远在错过与重逢之间徘徊,像两行不断被修改的诗句,永远无法完美,却也舍不得删除。
清晨的阳光照进来时,我发现床头多了一杯温水,底下压着张便签:“第87页,我很喜欢。“
我端起水杯,水温刚好。
这就是我们的爱情——不够滚烫,却也不会凉透。就像那首错印的诗,虽然迟到了这么多年,终究还是送到了该看的人眼里。
或许下半辈子,我们就这样在互相折磨中度过。
但至少,我们学会了在折磨中,为对方留一杯温度刚好的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