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PREFACE

在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这个知识与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中,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编写这本《高等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对这一重要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总结。

高校美育不仅关乎个体的全面发展,更是塑造社会文明、推动文化繁荣的关键力量。在理论研究层面,我们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中华美育理论基础,不断追寻着美育的本质、价值与内涵,试图揭示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为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美育实践是检验美育理论的唯一标准,从高校到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活动,拓展了美育研究的维度,构建了本书的主体框架: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一是研究美育基本内涵;二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三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华美育。以上三章是美育的基础理论。四是研究美学与艺术史、艺术鉴赏与评论、美育体验与实践于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五是研究美育基地、美育创新、艺术展演和美育社团于一体的美育实践;六是研究美育与多学科的关系及融合实践;七是研究美育与科学的关系及美育与前沿技术;八是研究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以上五章是高校美育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部分,即高校美育的知识输入部分。九是研究美育与时尚、日常生活、礼仪、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十是研究美育社会;十一是研究美育浸润;十二是研究美育的国际视野。以上四章是高素质美育人才对生活、社会、中小学的影响,以及美育国际视野的锤炼,也是美育的检验和评价,即高校美育的成效输出部分。

美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要一环。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层面开展美育研究,旨在解决高校美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发现美)、丰富的精神世界(欣赏美)、活跃的创新创造能力(创造美)。打造立体化、跨界性、多元化、创新性的美育育人体系,进一步开拓新时代美育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上述美育教学与实践活动,享受美育成果,在美育中得到浸润和升华,培育美的心灵,塑造美的情操,传播美的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为东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高等学校美育理论研究与实践”(N2422001)、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东北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工程项目立项“基于国际高水平竞赛的立体拔尖创新型艺术硕士培养实践研究”(LNYJG2024068)、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4年立项“基于高水平艺术展演驱动的‘一流大学’美育创新一体化育人模式研究”(2024-AFCEC-253)研究成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首先要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其次要感谢研究团队成员崔帆、王荧、潘姝睿、李小晴、郭凯旋、李迪、崔艳柳、王怡苏、周肖舒,她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美育教学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关心高校美育事业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本书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广大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笔者

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