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种一粒,收万颗”——生物的生殖现象
自然界中的生物,无论结构简单或复杂、进化程度高等或低等,都能够正常地生存并繁衍后代,就说明其适应了生活的环境。那些不能保证后代存活率的生物,采用一次性生产足够数量后代的繁殖方式,从而保持种群的数量、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
生物产生幼小的个体以繁殖后代。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日常生活中,能观察到可以产生大量后代的生物。例如:
路边随处可见的植物——蒲公英(图1-3)。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序是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能随风飘散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

图1-3 蒲公英
貌似不起眼的蒲公英,却具有不容忽视的药用价值。古人将其与金银花等中草药共同入药,用于消炎、除肿。《本草纲目》中也谈到蒲公英具有“乌须发,壮筋骨”的疗效。
蘑菇是一种真菌,又称为双孢蘑菇,也叫白蘑菇、洋蘑菇。我们平时食用的是蘑菇的地上部分,称作子实体(图1-4)。子实体是通过有性和无性的孢子进行生殖,蘑菇的孢子就隐藏在菌褶结构中,数目众多,如图1-5~图1-7所示。

图1-4 蘑菇(子实体)

图1-5 菌盖腹面观

图1-6 隐藏有孢子的蘑菇菌褶

图1-7 蘑菇孢子显微图
古人很早就发现蘑菇这类大型真菌是可以食用或药用的。大型真菌在古代医学中已具有众多用途与疗效。如《神农本草经》中将“白芝”的功效描述为:主咳逆上气,益肺气,通利口鼻,强志意,勇悍,安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录了多种大型菌类,如灵芝、木耳等。在现代,菌类也作为有益的食物和常用的药物被使用。
鲤鱼在我国的江河湖沼中都能生存。一尾雌鲤鱼的怀卵数有20万~30万粒,多的甚至有50万~60万粒。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鲤鱼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佳肴,更被我们的祖先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
在现存的150余万种生物中,从细菌到高等动植物,不同的物种通过生殖得以延续,并且不断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在自然界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