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生活从我做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及指标

“无废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全国300多个地级城市也不可能齐头并进,其长效机制建设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原则是试点先行与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先易后难、分步推进。

1.4.1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目标及指标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目标是,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试点城市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具体目标见图1-5。通过在试点城市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为推动建设“无废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图1-5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目标

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环办固体函﹝2019〕467号),提出试点城市可结合自身城市发展定位、试点建设实际需求等,科学设定各项指标于2020年达到的目标值,但不应低于国家、所在省(区、市)的要求。

例如,重庆市主城区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图1-6),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工作目标中提到:到2020年,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45%提升至50%;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82%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从22.5%提升至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22%提升至35%;分类收运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建筑垃圾规范消纳率100%。到2025年,“无废城市”初步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到2035年,固体废物管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图1-6 重庆市主城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宣传画

1.4.2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及指标

“十四五”期间将在总结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无废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管理方式。2021年《“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年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则,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组成(图1-7)。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5个方面。二级指标主要覆盖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领域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建设与群众获得感等17个方面。三级指标划分为两类:第Ⅰ类为必选指标(标注★),共25项;第Ⅱ类为可选指标,共33项。此外,各地可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技术基础等差异性,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自行设置自选指标。

图1-7 “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年版)

朋友们,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看到了国家建设“无废城市”的决心与力度;了解了“无废城市”的概念和建设目标;也明白了“无废生活”将是我们未来生活的新方式,只有推行这样的生活新方式,我们才能解决现在遇到的生态环境瓶颈问题,才能解决很多现在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问题;只有人类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才能更健康更安全更快乐地生活!让我们随着对“无废城市”更多的了解一起参与到打造“无废城市”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