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非洲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让研究生驻扎在生产一线,与村民同住在村中的小院里,这可不是简单短暂的体验生活,他们三年研究生中大半时间是在这里学习、锻炼、成长。在为当地农民办讲座、解决生产问题、做服务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务和学位论文,培养了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发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院士团队2009年在全国首创的科技小院工作模式。科技小院是建立在农村生产一线,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平台,由研究生和教授常年紧密联系农业生产一线,解决农业研究与生产应用脱节、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业生产结合不紧密、农业技术转化效果差的问题,并在生产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创新。

如今我们将进一步丰富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将集农业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国际化、创新型留学人才的培养中。以多学科教学、科研平台来推动非洲国家农业人才培养-技术示范-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建设。通过将科技小院培养模式移植到非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了解非洲农业生产需求,适应非洲农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将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应用于非洲并进行创新,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亲华的高素质人才,大范围服务非洲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改善民生条件和水平,推动非洲地方经济发展。

本书以留学生作为讲述者,他们用最真实的文字,向身边乃至世界范围内对“中非科技小院”感兴趣的人们,诉说他们在中国的故事,展现最真实的样貌和他们最真切的感触。同时本书也是让更多的人认识科技小院模式,了解“中非科技小院”的媒介。

本书由来自非洲八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的22名中非科技小院项目(Sino-Africa STB Project)研究生撰写,另外由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学生助管郭宇、姜姗担任编者,留学生们以本书为窗口分享他们在中国学习的经历与见闻。同时本书也是根据中非科技小院项目的留学生在中国实践案例报告编写的,旨在为大家留下一份难忘的回忆。

本书从征稿到整理出版历时较长时间,中间经过多次修改与完善。也得到了许多老师们宝贵的建议。

因此,在这里特别感谢张福锁院士、江荣风教授、焦小强副教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很多方面给予了宝贵的建议,为了保证本书顺利、高质量的完成出版,花费了大量的工作和业余时间,再次表达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