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共识:美国立国时期的革命话语与大众传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多数美国人和全世界了解、研究美国的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是1776年独立战争和建国后初期奠定的,特别是那些“建国之父”(founding fathers)围绕制宪会议时确定的思想和制度。

这种认识和观念不完全、不准确。美国真正的基础其实不仅主要是在建国初期或建国之后,也包括1776年独立之前已一百多年的“殖民地时期”,即独立前十三个州的历史和实践,独立前的美国实践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石”。不但如美国人常说的“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且就是《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中很多基本的思想、原则、制度也来源于独立前弗吉尼亚等州的宪法;对总统等国家职权的限制延续了殖民地时期十三个州对总督权力的限制,因为新大陆人不愿意在北美“新大陆”再有权力无限的国王。

遗憾的是对美国历史发展的这一“奠基时代”,国内外特别是中国研究、了解不够。应琛副教授的著作是填补中国在美国研究领域这一空白的力作之一。该著作论述美国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普及,把独立前的积累与独立后的“建国”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打通,连在一起,分析、研究美国的“立国之本”。这对于中国人认识、了解和研究美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

该书是作者在长期学习政治学、公共管理、国际关系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在中国和美国做了多年的相关研究完成的。本书对早期美国的历史、美国的政治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理论普及的途径、特点等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考察。同时对比同一时期其他主要国家的不同情况,说明了美国的特点。

该书依据的文献、史实、资料翔实,分析较为深刻,理论性强,是关于美国政治思想和社会形成的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该书在论述美国政治思想发展,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和理论大众化、普及化方面有所创新,是国内相关研究较为前沿的成果。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包括思想、文化、学术的发展和现代化,以及更广泛深入地融入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中国对世界包括对美国的了解、认识和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应琛的新著是中国融入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最新成果之一,可喜可贺!也自然可读可思。

楚树龙

2019年春于北京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