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研究问题缘起
记得是2013年春季的时候,笔者接到湖北省戒毒管理局的电话,说想找一批研究犯罪与吸毒等问题的学者参与到湖北省戒毒矫治与管理当中,为政府献计献策,增强湖北省戒毒禁毒事业的管理成效。因为从别人的推荐中得知笔者在做与流动人口犯罪相关的研究,所以就找到了笔者。笔者当即应允,一方面确实是可以将自己的研究哪怕只是想法跟政府部门的实际管理者进行沟通,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做研究切入并获得实践情况的良机。由此,笔者就开始了六年以来的戒毒矫治相关研究。
《2016年世界毒品报告》估计,2014年全球范围内一共约有2.47亿名成年人(15~64岁)非法使用毒品,约占全球成年人口的5.2%,并且这一比例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1]毒品类型主要包含大麻、鸦片类可卡因、安非他命类兴奋剂、摇头丸等。同时该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超过18万人的死亡与毒品有关。
中国2015年的禁毒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全国登记的吸毒人员有295.5万名,其中阿片类毒品吸食人员145.8万名、合成毒品吸食人员145.9万名,分别占总吸毒人员的49.3%和49.4%。2014年共查出处分吸毒人员88.7万余名,其中新发现的吸毒人员有46.3万余名,有26.4万余名新吸毒人员被收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有12.4万余名新人前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报到,各类吸毒人员数量均有所增长。[2]这一系列的惊人数据表明,我国的吸毒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大禁毒工作的力度,推进全社会参与禁毒工作,鼓励各强制隔离戒毒所、社区戒毒机构发展创新,探索行之有效的戒毒方法。笔者即开始带领研究生到湖北省未成年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调研,并将这些调研与学生的专业实习联合进行。我们介入的湖北省未成年人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未戒所),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创新实践戒毒新方法。为了帮助学员更好戒除毒瘾,未戒所创新开展“爱心妈妈”计划,组织所内已婚妈妈,自愿组建帮教团队,与戒毒未成年人结成帮教对子,当起学员们的“爱心妈妈”。结对的戒毒未成年人,是所内执勤警官与队长通过平时的观察筛选出来的需要帮助的学员。“爱心妈妈”们借由在所内工作的便利,可以经常与结对学员见面、沟通,了解学员生活现状、提供心理关怀、联结家庭支持以及出所后的社会支持,并进行回访,对学员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作为全国毒品犯罪的重要中转站、中部枢纽,湖北省吸毒人口规模较大。2016年,全省共有18个强制隔离戒毒所,新收戒毒人员8010人,解除隔离7569人,年底在押戒毒人员9033人;2018年新发现戒毒人员突破1万人,新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9068人。这一系列数字表明湖北省是涉及毒品问题的重要省份,对研究吸毒人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广东、云南等地虽然吸毒人群规模更庞大,但涉外国际因素复杂,毒品形势也更复杂,考虑到研究的可及性、可行性,本研究以湖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北省未成年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收集材料为背景,探索青年群体中部分吸毒青年的共性人生经历与社会结构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