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5章 事到董卓必有私
刘协想了想,对他说道:“正者,直也。虽然你选择了‘权’,然经义之正道,亦当尽力遵从。另外,朕最初听闻你的名字,乃是因着你的孝行,故赐字曰‘孝直’。”
法正一听此字,便莫名感到亲切,当即欣喜而拜:“臣谢过陛下!必不辜负陛下此番取字之义!”
刘协微笑着颔首,继续看手中文书。然而,司隶诸郡的名单,居然就到此为止了。
河南郡呢?那河南尹,居然都不提报的么?
他回忆了下近来的诏令、策书,现任河南尹似乎是弘农杨懿。此人之前为董卓的相国府假司马,三个月前刚上任,如今正在雒阳毕圭苑率军防备关东。
说是河南尹,其实他治下已经没有民众。整个河南郡,现在就是一片无人区,用来防止关东诸军攻下之后、就地获得兵员和人力补给,从而有力量继续向西进军。
这种方法虽然很伤民,但确实有效。
如前时的孙坚,虽然攻入过雒阳,却因得不到补给,只能退回颍川郡。
想到这里,刘协算是明白了。
都已经没有了民众,而杨懿又是董卓属吏出身,素无名望,也不了解河南郡士族情形,难怪没能提供任何人选。
然而他这样做,对河南籍的士子实在很不公平。既不能托名于郡中长吏,也不能按照外州士子的方式、由司隶校尉选录,只好就这么两头落空。
刘协心里叹了口气。河南籍考生,就这么不受待见么?怎么还偏偏摊上了这样不靠谱的长吏。
抬头看了看只知捧书苦读的表弟王端,刘协提起尚未干涸的毛笔,在末尾添了他的姓名:
“河南雒阳人王端,年九,未冠未仕,故无字,以恩荫。其先为后汉五官中郎将王苞;父斌,现任奉车都尉、都乡侯。”
郡中长吏不靠谱,他也只能就着便利,把王端这个关系户加入名单,以示朝廷没有忘记河南郡民众。
剩下的河内,已经沦陷贼手许久,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收复,只能这样先空着……
虽然有着颇多不如意之处,但能够征辟到这十余人,已经很不错了。假以时日,各自成长起来,掌郡掌州,就能给刘协提供不小的助力。
看完这司隶各郡的选录状况,刘协又拿起了另一份外州士子的名单。
上次司徒王允提报征辟的章程文书时,发现外州士子皆由司隶校尉刘嚣负责选录,他心中颇有些不喜。
但他也知道王允的苦衷,知道王允没有办法换掉这董卓亲信,只能表示认同。
可是这样一来,大概会有不少士子拒绝应征罢?而选上来的人,估计很难抱有什么期待。
要么是一心只图仕进的寡德之人,要么干脆是董卓心腹的家中子弟……
刘协随意的向名单上望去,却为前两个名字大感讶然:
幽州右北平无终人田畴,字子泰,年二十三,有德行以忠闻,辟州从事,辞骑都尉,曾辟三府,不就。出身庶族,无阀阅。
并州太原祁县人王凌,字彦云,年二十,有隽才。其先为后汉中山太守王殷;父早亡,仲父允,现任司徒,封温侯……
田畴是大司马刘虞的使者,与奉车都尉王斌颇有交情。他为了把刘虞呈送朝廷的文书带到,不惜绕过河北、关东,走长城之外的阴山,跨越南匈奴的驻地,千辛万苦的前来长安。
如此忠于职守,忠于朝廷,谁能说他寡德?
而且,他还推让骑都尉之职给同僚,又婉拒过司徒王允的征辟,又岂是一心只图仕进?
至于王凌,他应此征辟,肯定征求过仲父王允的意见。或许刘嚣会认为王允是董卓心腹,但刘协心中却明白不是。
有了这两个人,这外州士子的征辟就已经及格了。
刘协继续看下去。第三个是兖州山阳高平人王粲,年十四,未冠未仕,故无字,能属文。其先为后汉太尉王龚,又有后汉司徒王畅;父谦,大将军长史,死国事。
这也是很不错的征辟。王粲年龄虽小,但“建安七子”之首的名声,刘协后世也听说过的。
再看其家世,那更是不得了,可以说是个夭折了的四世三公巨族。
以王粲的年龄推断,他的父亲去世时,年龄肯定不大。看其职务,却已经是千石的大将军长史,几乎可以直接转任九卿。假以时日,肯定能够位至三公。
刘协微微颔首,已经决定让这王粲也拜到蔡邕门下。
王粲之后的接连好些个,都是附从董卓的朝堂重臣子弟,如光禄勋卿宣璠养子宣成、司隶校尉刘嚣之孙刘隆、前相国府长史刘艾从子刘况、中郎将段煨之子段杨等。
刘协知道这几个人不太符合自己的要求,却也不好黜落,只能先放在一边。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例外,如有凉州敦煌广至人盖顺,字弘应,年二十二,有军略。其先为后汉汉阳太守盖进;父勋,曾举孝廉,任京兆尹。
盖勋与董卓一直不睦,还曾试图联络皇甫嵩一齐对抗他,因而颇受折腾。
一个多月前过世时,董卓又偏偏以朝廷名义,赐予其高规格的葬器,并让他陪葬帝陵旁,以示对乡人的宽容。
或许是看到这情态,刘嚣也照顾了下盖顺,与段煨之子段容一样“以军略”入选。
盖顺之后的名单,则基本都是凉州人。
这倒也符合当前的形势。因着凉州连年叛乱,不少凉州士人都避乱前来长安,以至于有兄弟数人同时列名:
凉州北地灵州人傅干,年十七,未冠未仕,故无字,有隽才以忠闻。其先为先汉义阳侯傅介子,父燮,汉阳太守,死国事,赠关内侯,谥壮节。
凉州北地泥阳人傅巽,字公悌,年二十三,有隽才。其先为先汉义阳侯傅介子,父睿,代郡太守。
凉州北地泥阳人傅允,字公信,年二十一,有隽才。其先为先汉义阳侯傅介子,父睿,代郡太守。
看着后面这几乎一模一样的描述,刘协颇为无语,直接合上了这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