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大明皇帝宋青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4章 阻绝清河帮

功法是神照经,没有出乎宋青书意料之外。

然而没想到神照经还事关不老长春谷线索,这信息不啻于平地惊雷在他耳边炸响。

太师父百年来,一直在寻找传说中的不老长春谷和不老泉。

他老人家阅遍道藏,推断出北宋年间神秘无比却又实力强悍的逍遥派,正是得到了一点点不老长春谷中流出的传承,就傲视武林。

不老长春谷,是先秦修道之士留给华夏这片土地的瑰宝,里面记载的有长生的秘密。

平天下和求长生都是宋青书心之所愿,两者为何不可兼得?

他立即暗下决心,今天的龙舟赛,哪怕血染香溪河,也必须夺魁。

神照经,他志在必得。

眼看清河帮的龙舟,距离桃溪口搭建的浮台,越来越近。

按常理,宋青书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制止不了对方夺魁。

但对宋青书来说,这世上没有什么常理可言。

只要击沉了对方的龙舟,对方就直接丧失参赛资格。

“梅兄,助我一臂之力。兄弟们把船桨给我。”

宋青书一边说一边从巫山帮船员手里收缴船桨,霎时间抱起一堆船桨,有八九只之多。

梅念笙微微愣神,很快就明白了宋青书的想法。

这是想借用漂浮的船桨作为落脚之地,施展绝世轻功去阻止清河帮。

对于神照经,梅念笙也不遮掩,同样是垂涎欲滴。

两人在一条船上,目标一致,他当机立断,朝着清河帮龙舟方向抛出了手中船桨。

这一抛,大约有三丈多的距离。

宋青书运起梯云纵,如凌波踏步,一跃近一丈之多。

身子踏在水面之上,鞋子下沉三寸,他没有停留,瞬间跨出三步,踩在前方船桨之上。

这时梅念笙扔出的第二只船桨,准确出现在宋青书前方三丈的位置。

宋青书如法炮制,再次凌波而行。

一连八次,梅念笙抛光了船上剩余的船桨。

最后一次离倒数第二次只有两丈,看来梅念笙已经力竭。

此时,离清河帮的船只还有二十余丈,到了宋青书独自表演的时刻。

他一边踏着船桨,手中如连珠般抛出抱着的船桨。

手脚并用,一气呵成,中途没有丝毫停留。

兔起鹘落之间,当他抛出最后一根船桨之时,距清河帮仅仅只有五丈距离。

船桨如一把庞大的飞刃直击清河帮舵手。

见船桨势大力沉的击过来,清河帮帮主周子瞻率先反应过来,提起船桨狠狠一格,艰难地阻止了这下攻击。

桃溪口岸是香溪河下游最急的一片河道,磅礴大雨中,龙舟本就不稳,在周子瞻的借力之下,船身一阵摇晃。

这正是宋青书设计和预判的,他没有施展轻功,一个猛子潜入了水中,他要学巨鲸帮那群海匪,凿船。

刚潜入水下,就拔出了潜藏在裤腿里的短剑。

这把剑是大名鼎鼎的先秦名剑:鱼肠剑。

是太师父给他的十五岁生日礼。

剑长一尺三寸,削铁如泥,削木更不在话下。

宋青书打的主意,就是将清河帮的龙舟切一个碗口大的漏洞。

龙舟吃水深,只需要一个破洞就能让其瘫痪。

“贼子要凿船!”周子瞻反应很快,惶急地呼喊,连忙派了三个水手潜入水中,舆图阻止宋青书。

同时他们还在奋力挥动船桨,向终点进发。

宋青书长期混迹于汉水之上,水性极好,如泥鳅水蛇般避过对方挥舞的船桨,从水底贴上龙舟,如附骨之蛆。

左手使出虎爪绝户手紧紧地抠在龙舟底部,右手运上纯阳无极功,狠狠一剑插入船身。

澎湃内力加持着绝世名剑,瞬间在船底挖开了一个碗口大的孔,其间还削掉了其中一个船员的脚掌。

河水倒灌而入,清河帮的龙舟仿佛陷入了泥泞,一步步减缓,慢慢沉没。

这时,清河帮的水鬼才潜到宋青书身侧。

对这几个水鬼,他没有半分手下留情。

为了不落下用武器的口实,宋青书将鱼肠剑重新插回了裤腿,力运于掌,下手毫不留情,直接用上了震山铁掌。

其中一个水鬼伸手想格挡,水下阻力大,动作极其缓慢。

但这难不倒内力醇厚的宋青书。

水底下一声闷响,这个水鬼胸口正中掌心。

刹那之间,便即死绝,若是有仵作进行尸检,会发现一颗心被震成了数瓣。

一股血迹从尸体嘴里流出,混着激流,瞬间被冲淡。

这一幕被另外两个靠近的水鬼看见了,两人吓得返身想逃,宋青书怎会给对方机会。

如法炮制,啪啪两掌,一人头骨碎裂、一人颈椎断裂,死得不能再死。

区区二三流的武林人士,也敢阻击本掌门。

清河帮的龙舟已经倾覆,随船人员纷纷落水,湍急的河水中,众人纷纷向岸边游去。

龙舟倒翻过来,漂浮在香溪河上。

周子瞻面如死灰,双眼怒火喷发,站在覆舟之上,他的身侧,是重金聘来的‘南岳三剑客’。

图穷匕见,几人再不遮掩,拔出长剑和大刀。

看样子,只要宋青书一露头,他们就要杀之而后快。

雨渐渐停歇,乌云逐渐消散,阳光从云层投射下来,照亮了桃溪口岸。

宋青书尽管内功深厚,已憋气小半盏茶的时间,必须要出水透气。

水底下,他早将周子瞻一行的行踪看得一清二楚,不敢贸然在对方周边冒头。

“呼”地一声,宋青书浮出了水面,离浮台不到十丈距离。

浮台之上就是夺标旌旗,只要拿下旌旗,待梅念笙等人慢慢用手将船划到终点,将旌旗插到巫山帮龙舟之上,就夺下了这次锦标。

才刚冒头,一枚袖箭带着破空声就射向了面门。

距离不到十丈,袖箭势大力沉、速度极快。

宋青书早有防备,肩膀一侧,躲过了来势汹汹的偷袭。

哪知这仅仅是对方的虚招,接着是连珠箭法,一连九箭。

一箭快过一箭,将他后退的方位全都锁死。

千钧一发之际,倘有半点不慎,但凡中上一箭,极可能殒命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