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丝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霉斑戏服现残梦

随着西厢房修缮工作的落幕,老宅焕然一新,可林疏桐心中对家族秘密的探寻却愈发炽热。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潮湿的空气弥漫在老宅的每一个角落。林疏桐决定整理老宅阁楼那间尘封已久的杂物间,据说那里存放着许多林家先辈留下的旧物。

她撑着一把油纸伞,穿过被细雨打湿的庭院,来到阁楼前。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陈旧而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光线,林疏桐看到屋内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和杂物,灰尘在空气中肆意飞舞。

林疏桐轻轻咳嗽了几声,开始在杂物间里翻找起来。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个箱子,里面大多是一些破旧的衣物、书籍和一些早已泛黄的画卷。就在她有些失望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樟木箱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樟木箱子上刻满了精美的花纹,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林疏桐费力地打开箱子,一股浓烈的樟脑丸气味扑面而来。箱子里,一件华丽的戏服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绣满了牡丹、凤凰等吉祥图案,针法细腻,栩栩如生。然而,戏服的领口和袖口处却布满了黑色的霉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林疏桐轻轻拿起戏服,展开。就在这时,她发现戏服的内衬里似乎藏着什么东西。她连忙将戏服翻过来,仔细查看。只见内衬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暗袋,暗袋的封口已经有些破损,露出了里面的一角纸张。

林疏桐的心跳陡然加快,她小心翼翼地将暗袋里的纸张取出。那是一张泛黄的戏本,戏本的封面已经残缺不全,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依稀能辨认出“牡丹亭”三个字。

“这难道是当年曾祖母演出《牡丹亭》时所用的戏本?”林疏桐自言自语道。她的曾祖母林月移,不仅是一位精通琴棋书画的才女,还是一位热爱昆曲的名角,据说她饰演的杜丽娘曾轰动一时。

林疏桐轻轻翻开戏本,里面的纸张已经变得脆弱不堪,每翻动一页,都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叹息。戏本上的字迹有的已经褪色,有的被水渍浸染,但大部分内容还能勉强辨认。林疏桐发现,戏本上不仅有唱词和念白,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批注,字体娟秀,显然是出自女子之手。

她仔细阅读着这些批注,心中渐渐涌起一股感动。批注中,记录着曾祖母对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的理解和感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她对昆曲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此句当以婉转之音唱出杜丽娘内心的哀怨与惆怅,眼神需含情而略带迷茫……”看着这些批注,林疏桐仿佛看到了当年曾祖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浅吟低唱的模样。

就在林疏桐沉浸在对曾祖母的回忆中时,她突然发现戏本的最后几页,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与戏本上的内容毫无关联,看起来像是某种暗语。

林疏桐皱起眉头,陷入沉思。她猜测,这些符号和图案或许隐藏着关于林家老宅的另一个秘密。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她决定再次拜访苏鹤年。

雨还在下个不停,林疏桐撑着伞,匆匆来到苏鹤年的家中。苏鹤年看到林疏桐,热情地将她迎进屋内。

“苏老,我又有新发现了。”林疏桐将戏本递给苏鹤年,迫不及待地说道。

苏鹤年接过戏本,仔细端详着。当他看到戏本上的批注和那些奇怪的符号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姑娘,这可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啊!这些批注,对于研究昆曲艺术和你曾祖母的表演风格,有着极高的价值。至于这些符号,看起来确实像是某种暗语,不过我一时也难以破解。”

林疏桐的脸上露出一丝失望:“苏老,您就一点头绪都没有吗?”

苏鹤年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我记得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喜欢用一种特殊的符号来记录自己的秘密。这些符号往往与他们的兴趣爱好或所处的环境有关。你曾祖母是昆曲名角,这些符号会不会与昆曲有关呢?”

林疏桐眼睛一亮:“苏老,您说得有道理。我回去再仔细研究研究,说不定能找到破解的方法。”

离开苏鹤年的家后,林疏桐回到老宅,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仔细研究戏本上的符号。她查阅了大量关于昆曲的资料,还请教了一些昆曲界的专家,但都一无所获。

就在林疏桐感到绝望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沈青崖。沈青崖虽然是一名画家,但他对传统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说不定他能帮上忙。

林疏桐连忙拨通了沈青崖的电话。电话那头,沈青崖的声音充满了惊喜:“阿桐,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画展结束了,我明天就回去。”

林疏桐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太好了,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帮忙。”

她将发现戏本和符号的经过告诉了沈青崖。沈青崖听完后,沉思片刻:“阿桐,我觉得这些符号可能与昆曲的工尺谱有关。工尺谱是中国古代记录音乐的一种方式,它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表示音高和节奏。也许你曾祖母是用工尺谱的符号来记录某个秘密。”

林疏桐恍然大悟:“你说得对,我怎么没想到呢!可是,我对工尺谱一窍不通,这该怎么办?”

沈青崖笑着说:“别担心,我认识一位研究工尺谱的专家,他就住在附近的镇上。等我回去,我们一起去找他。”

第二天,沈青崖回到了古镇。他顾不上旅途的疲惫,就和林疏桐一起前往那位专家的家中。专家名叫陈鹤鸣,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对工尺谱有着深入的研究。

当林疏桐将戏本递给陈鹤鸣时,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可是个宝贝啊!”他戴上老花镜,仔细研究着戏本上的符号。

过了许久,陈鹤鸣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终于破解了这些符号的秘密。”

林疏桐和沈青崖激动地凑上前:“陈老,快告诉我们,这些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陈鹤鸣指着戏本上的符号,解释道:“这些符号确实是工尺谱,但它们并不是用来记录音乐的,而是用来记录一段文字。经过我的解读,这段文字的内容是:‘老宅东厢,古井之下,藏有奇珍,护我林家。’”

林疏桐和沈青崖对视一眼,心中皆是震惊不已。他们没想到,戏本上的符号竟然隐藏着这样一个重大的秘密。

“陈老,您确定您解读的没错吗?”林疏桐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陈鹤鸣自信地说:“我研究工尺谱多年,对这些符号再熟悉不过了。我可以肯定,我的解读是正确的。”

离开陈鹤鸣的家后,林疏桐和沈青崖匆匆赶回老宅。他们来到东厢,找到了那口古井。古井的井口已经长满了青苔,周围的石头也被岁月磨得光滑。

沈青崖找来一根绳子,系在自己的腰间,然后小心翼翼地顺着绳子下到井底。井底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味。沈青崖借着手中手电筒的光,仔细搜寻着。

突然,他发现井底的一块石头有些异样。他用力推了推那块石头,石头竟然缓缓移动了。石头后面,露出了一个狭小的洞口。

沈青崖顺着洞口爬了进去,发现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密室。密室里摆放着一个古朴的木盒,木盒上刻着林家的族徽。

沈青崖激动地拿起木盒,爬出了井底。林疏桐看到沈青崖手中的木盒,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就是这个吗?”

沈青崖点了点头:“应该就是它了。”

他们回到屋内,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木盒里,一块温润的玉佩静静地躺在那里,玉佩上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龙的眼睛是用一颗红宝石镶嵌而成,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在玉佩的旁边,还有一封泛黄的信件,信封上写着“吾孙辈启”。

林疏桐颤抖着双手,打开信件。信是曾祖母林月移写的,信中详细地讲述了林家的一段历史。原来,当年林家在遭遇变故时,为了保护家族的宝物,曾祖母将这块玉佩和一些重要的文件藏在了古井之下。她希望后人能够找到这些东西,传承林家的血脉和精神。

看完信后,林疏桐和沈青崖的心中感慨万千。他们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偶然发现,竟然揭开了林家隐藏多年的秘密。

“阿桐,这块玉佩是你们林家的传家宝,你一定要好好保管。”沈青崖说道。

林疏桐点了点头,将玉佩紧紧地握在手中:“我会的,这不仅是林家的宝物,也是我们家族的精神象征。”

此时,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老宅的庭院里。林疏桐和沈青崖走出屋子,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