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朝堂问题
片刻之后,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齐聚乾清宫。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陛下,李自成叛军兵锋正盛,京城恐难坚守。臣建议,陛下暂避锋芒,迁都南京,以图后计。”首辅温体仁率先开口。
“迁都?”李远冷笑一声,“朕若弃京城而逃,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朕?大明江山又将如何?”
“陛下,京城守军薄弱,若强行抵抗,恐有灭顶之灾啊!”另一名大臣附和道。
李远站起身,目光如炬地扫视众人。“朕乃一国之君,岂能临阵脱逃?京城乃大明根本,若失京城,天下必将大乱!”
在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的生死关头,朝堂上关于“坚守”与“迁都”的争议已到白热化。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意已决,誓与京城共存亡!诸位爱卿若有退敌良策,尽管直言;若无良策,再言迁都者,朕将以扰乱军心罪治之!”
大臣们面面相觑,无人再敢多言。
崇祯皇帝(李远)深知,若不能迅速统一朝堂意志,未等叛军破城,内部便要分崩离析。他需以雷霆手段与精妙权谋破局,以下为具体策略:
一、成立“九卿军机处”
当廷宣布:“值此危局,寻常廷议徒费光阴!朕特设九卿军机处,凡战守要务皆由其决断。”
成员仅限主战派(孙传庭)、实权派(户部尚书)、皇权代理人(司礼监掌印)及自己心腹,将首辅温体仁等迁都派排除在外。
此举为架空传统内阁,将争议压缩至小范围决策圈。
二、“紧急事态法”背书
搬出《皇明祖训》中“天子守国门”条款,宣称:“成祖定都北京时便有遗训,天子当与国门共存亡!今日谁敢言迁都,便是悖逆祖制!”
用祖宗法理堵住文官之口,将迁都主张定性为“不忠不孝”。
三、伪造前线捷报
密令锦衣卫散布假消息:“吴三桂关宁铁骑已击溃叛军前锋,三日可抵京勤王!”
命东厂在茶楼酒肆安插探子,引导舆论:“陛下天威护佑,流寇必败!”
利用从众效应,让主战派声音成为“民意”。
四、切断迁都派退路
下旨封锁通州码头,以“防奸细混入”为由扣押所有官船。让锦衣卫暗中将主迁派大臣家族财物登记造册,扬言:“若京城陷落,这些财货正好充作军资!”
让反对派意识到迁都亦难保身家,倒不如死战。
五、“家眷入宫”令
下旨:“凡三品以上官员,其父母妻儿皆入宫暂住,朕当亲为照拂。”
实际将迁都派家眷软禁在玄武门旁别院,美其名曰“保护”,实为质子。
命周皇后每日召见命妇,赏赐胭脂首饰,营造“皇室与臣工共患难”假象。
圣旨刚一宣布完毕,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主战派听了心血澎湃,迁都派听了瞠目结舌,此时的崇祯犹如神仙附体一般。
李远继续说道:“诸位爱卿大敌当前,大家应精诚团结,尽职尽责办差,如有发现偷奸耍滑、大逆不道者,朕绝不轻饶。”
一声退朝,今天的朝议在伴随着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