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的光与影:央行与失去的三十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41/53287841/b_53287841.jpg)
第一章 首位经济学家央行行长的诞生(2023年至今)
1.意外的人事任命之谁是植田
黑马亮相
“现在我无法回答任何问题。下周有机会的话我会做出回应。”2023年2月10日晚,乘坐出租车回家的植田和男对包围着自己的媒体慎重地回答道。
早春已向东京走来,但那夜的雨中却带有一丝寒意。
当日傍晚,岸田文雄政府宣布拟任命经济学家植田和男担任下一任日本央行行长。在日本央行140多年的历史中,植田是首位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就任高层领导之人。日本首相官邸已向执政党高层提交了拟任命植田为日本央行行长的人事方案。
植田在1998~2005年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植田重返学术界后,已多年未参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因此由植田担任日本央行行长的人事任命十分出人意料。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了一则以“‘黑马’植田和男将出任日本央行行长,颠覆众人预想”为题的新闻。美国彭博社则报道称:“此次意外任命一出,全球投资者同时开始在搜索引擎上搜索‘植田’。”
植田进了一次家门后,又再次撑着伞接受了媒体的简短采访。
虽然植田未直接提及政府是否事先征询过他对出任日本央行行长的意见,但谈及货币政策时,他明确表示:“货币政策的管理必须结合市场与物价的现状和前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当前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恰当的。不管怎么样,当前仍有必要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日本央行行长候选人在政府向国会提交人事方案前发表评论是十分少见的。植田并不擅长与媒体打交道,也许这是一位经济学家不小心得意忘形而发表的言论。一位日本央行高层透露,首相官邸和日本央行已经事先与植田进行了沟通,要向媒体传达“目前将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信息。
植田接替的行长是黑田东彦,黑田曾因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而在市场中收获了超高人气,植田的知名度未必高于黑田。时隔10年的行长换届,容易让投资者备感不安。植田明确表态继续量化宽松政策,将有助于避免市场混乱。
之后,植田在国会上回答道:“政府发布公告的前一天,也就是13日,政府征询了我的意见。”这显然是场面话。一位日本央行高层表示:“在公布之前,就与植田等3名正副行长候选人进行了详尽的沟通。”
当时,日本央行的人事任命正处于敏感时刻,不仅在市场上如此,在政治上也是如此。曾力挺黑田体制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于2022年7月遇刺身亡。自民党内最大派系安倍派强烈要求继续推行“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的人事任命决定着黑田的超宽松政策是否彻底洗牌,这可能会造成执政党的分裂。
然而,经过黑田体制的10年,超宽松政策已疲态尽显,新行长有责任改变这一现状。此次人事任命是一个转折点,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外国投资者圈中惊起了一阵“谁是植田”的波澜。日本国内市场参与者也忙于搜索植田过去的言论,以了解植田对货币政策的观点。
市场之所以感到意外,不仅是因为从未听闻植田要出任央行行长一职的消息,还因为市场认定的继任者——拥有“日银先生”之称的雨宫正佳副行长,直到最后一刻都坚决拒绝出任。
2月10日晚,当植田被媒体团团围住时,一位央行高层联系了雨宫,雨宫用欢快的声音回答道:“怎么样,下一届体制的阵容十分理想吧。”当被问到是否对行长职位仍有留恋时,他笑着回答道:“怎么可能有?可是我推荐植田担任下一任行长的。这是我进入日本央行以来干得最漂亮的一份工作!”
雨宫1979年进入日本央行,十分了解植田在1998~2005年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期间的政策判断。日本央行审议委员在货币政策决策中拥有投票权,相当于企业中的董事。
植田是一个独具匠心的人。
有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被称为“时间轴政策”。本来当政策利率降至零后,央行就很难再进一步扩大宽松,但是,只要央行承诺长期实施零利率政策,那么即使无法再降低政策利率(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也能压低2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的长期利率。植田就是这一工具的发明者。
如今,包括美国和欧洲的中央银行在内的许多中央银行都采用了“前瞻性指引”,即提前用数字和文字预示政策利率的走向。这一工具的理念最初就源自植田的“时间轴政策”。日本央行相关人士指出:“如果植田撰写并发表了有关时间轴政策的英文论文,那么他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雨宫一直认为,如果要让一位经济学家来担任日本央行行长,那么植田就是最佳人选。植田是一位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能够制定可行性政策的实干家。
其实,“时间轴政策”的命名者是雨宫。植田审议委员的想法最初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理解。雨宫在听取了植田的意见后,将其表述为“时间轴”,并在政策上加以实现。
2001年3月,日本央行成为首个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央行。那时的植田也让雨宫记忆犹新。
当时的植田一直对从理论上难以看到效果的量化宽松政策心存疑虑。会议上,他几度欲投出反对票,但就在最后一刻,他还是倒向了赞成。当时,他曾低声对与会者说:“货币供应量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可能只是错觉,但仍然不能忽视。”2005年,植田退休时,时任行长福井俊彦用其独特的措辞赞赏植田为“不会纸上谈兵的理论支柱”。
雨宫力推植田
起初,岸田政府希望任命雨宫担任日本央行行长。首相对周围的人说:“今后,如果无法在货币政策上采取行动,经济政策将举步维艰。我们无法预料调整不当所带来的后果。”直到2022年秋季,岸田政府才最终确定了修改超宽松政策的同时,避免政策的剧烈变化这一总体方针。日本央行需要的是一位能够与市场和政府密切沟通、相互理解的人才,以确保超宽松政策实现软着陆。雨宫恰好符合了这些条件。
截至第31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之前,历任行长中有一半以上出身于日本央行或日本财务省(前大藏省)。第28任行长速水优、第29任行长福井俊彦以及第30任行长白川方明,连续三任行长都出身于日本央行。新《日本银行法》实施前的第27任行长松下康雄则来自大藏省。战后的14任行长中,只有第21任行长宇佐美洵(三菱银行前行长)的出身既不是日本央行,也不是大藏省。在这样的历史积淀下,日本央行和财务省都理所应当地认为,黑田的继任者应该来自日本央行或财务省。在所有候选人中,无人能与雨宫的履历背景相匹敌。
1979年,雨宫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就进入了日本央行工作。1998年,他被任命为企划室(现企划局)第二课课长。2000年,他成了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第一课课长。他在日本央行的职业生涯都与制定货币政策相关,他也参与制定了许多试验性政策举措,包括1999年的零利率政策、2010年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2013年的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
日本央行共拥有4600名员工,但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企划局中只有50名左右的员工。其中,雨宫是在企划局工作时间最长的人。
作为副行长,雨宫提出并管理黑田体制下的超宽松政策,因此被认为是黑田继任者的不二人选。当时的货币政策集量化宽松政策、负利率政策和收益率曲线控制(长短期利率控制,YCC)政策于一身,十分复杂。如果不详细说明,政界和商界就无法理解其中的机制。
雨宫不仅在黑田体制,在白川体制和福井体制中也都发挥了对外谈判的作用。他在东京都立青山高等学校就读时,曾是落语研究会的成员,他用自己出色的口才在政界和商界收获了一群“雨宫粉丝”。
日本央行行长的任期为五年,每五年进行一次换届。岸田官邸收到了许多自荐信和推荐信,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任命其首席政务秘书官嵨田隆负责协调提名工作。嵨田于2017~2019年担任日本经济产业省事务次官,曾六次担任被誉为“政策通”的与谢野馨(曾任财务大臣)的秘书。
出自霞关的事务次官成为首相最亲信的政务秘书,这是极为罕见的情况。据说嵨田与岸田首相都毕业于开成中学,是该校的老前辈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日本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曾质疑雨宫的国际性。2023年1月中旬,岸田首相在被问及雨宫的“国际性”时还是回答道:“即使行长缺乏国际性,只要与副行长合作,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雨宫具备良好的国内协调和政策制定能力。”岸田官邸认为雨宫是黑田继任者的最佳人选,并就继任一事与他进行了沟通。
然而,雨宫始终坚持拒绝出任行长。
雨宫还会见了前行长白川方明等多位日本央行前辈,并传达了“不会出任行长”的意向。他的理由是:“下一任行长需要长期进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审查与修正工作。我是宽松政策的实施者之一,我认为自己无法客观公正地进行审查。”
正如雨宫所言,从2001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到2010年的全面宽松政策,再到2013年的超宽松政策和2016年的负利率政策,雨宫主导设计了所有的试验性政策。
如今,日本货币政策已弹尽粮绝,且市场扭曲等副作用凸显。黑田继任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审查和修正大规模宽松政策。若由雨宫来完成这项任务,那将无异于自我批评。
相关人士称,岸田首相直接与雨宫进行了对话。雨宫表示:“现在已经迎来了各国央行行长之间直接用英语交流并立即做出决定的时代。现在已经不需要由日本央行或财务省出身的人来轮流担任中央银行行长了。”
雨宫目睹了2008年雷曼危机期间美国、欧洲和日本央行自上而下的政策调整。全球同步降息,加大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的美元供应量。防止金融体系崩溃的唯一办法就是行长们的当机立断,延迟决策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因此,央行行长必须拥有高水平的国际谈判能力。雨宫是企划局的王牌,已有20多年管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经验,但正如麻生所指出的一样,他为数不多的弱点就是缺乏国际经验。
雨宫始终认为,“按照国际惯例,央行行长多由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担任”。美联储前主席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伯南克以及劳动经济学家耶伦,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前行长德拉吉同样也是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央行行长会议不仅需要讨论货币政策,还需要进行复杂的宏观经济分析。
放眼亚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拥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是一名经济学家。韩国银行行长李昌镛也曾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并担任过亚洲开发银行(ADB)的首席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拉格拉姆·拉扬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也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曾在2013~2016年期间担任印度中央银行行长。
雨宫向岸田官邸推荐了植田。官邸同时将植田和雨宫纳入候选人名单,岸田首相于2023年1月初会见了植田。另一位候选人,是与黑田关系密切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伊藤隆敏。
2023年2月初,岸田首相曾表态,“由雨宫出任行长比较‘保险’”。然而,雨宫始终拒绝官邸的出任请求,植田是在政府向执政党提交人事方案的最后一刻才最终被确认提名的。
植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导师是斯坦利·费希尔(美联储前副主席),他是全球央行的理论支柱。伯南克和德拉吉都受过费希尔的教诲。央行间有一些只有央行行长参与讨论,不需要翻译的会议,如瑞士巴塞尔会议。植田是为数不多敢于在世界央行界探讨经济理论的人之一。2023年3月1日,任命植田的人事方案获得日本国会批准,植田于同年4月9日上任。
顺利的第一天
2023年4月10日,东京回暖,气温达到21摄氏度。上午11点,身着藏青色西装、佩戴蓝色领带的植田抵达日本央行总部,正式履新。
日本央行总部位于东京日本桥本石町,这里曾是江户时代“金座”的所在地。“金座”是江户幕府时期垄断了金币铸造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江户幕府末期,由于金币大量流入海外,幕府在控制货币和物价方面遭遇了重大失败,如今,日本央行也同样奋斗在控制货币和物价的前线。
江户幕府末期,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是1比5,而美国和欧洲则是1比15。这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将白银带入日本后,能够以比国内低三分之二的价格兑换黄金。全球套利的爆发导致日本的黄金大量外流,数量曾多达10万两[2]甚至50万两。最终,为解决这一问题,江户幕府试图调整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使其与外国持平,但这一举措却导致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与欧美的货币谈判失败。可见,日本货币和物价的混乱历史极为久远。
4月10日,行长植田与副行长内田真一、副行长冰见野良三(日本金融厅前长官)一同拜访国会,并在当时18时进入首相官邸。岸田文雄首相为三位正副行长颁发正式任命书,并进行了约15分钟的交流。在交流中,岸田和植田就“在当前不确定的环境下保持密切沟通,灵活管理政策”达成了共识。
当日19时15分,植田在日本央行召开了首次新闻发布会。
“晚上好,我是本届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植田沉稳地开口说道,“正如我在国会上所言,自1998年新《日本银行法》生效以来,实现物价稳定一直是日本央行和我本人面临的长期挑战。在我担任审议委员期间,日本央行在世界上率先实施了各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零利率政策、时间轴政策、量化宽松政策以及当前的量化与质化宽松政策。今后,我将理论、实践两手抓,努力实现物价稳定。”
据日本央行相关人士透露,“日本央行的企划团队提前为新闻发布会精心准备了问题和答案”。前行长黑田东彦曾于1999~2003年担任财务官,并于2005~2013年担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因此,在担任日本央行行长之前,黑田已经习惯与媒体打交道,失言的概率极小。相比之下,植田虽然担任过日本央行审议委员,但并没有参加新闻发布会的经验,因此他的媒体应对能力也是个未知数。
也许是企划团队的周密安排发挥了作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顺利结束。媒体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如何修改量化宽松政策上。所谓修改,就是指缩减宽松政策的规模。植田有意调整自2016年开始实施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该政策将长期利率上限控制在0.5%,是一项全球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政策。
“在长短期利率控制方面,由于海外利率的下降,收益率曲线总体开始趋平。鉴于当前的经济、物价和货币形势,我认为维持现行的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是恰到好处的。”
如果植田发表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言论,日本的长期利率就有大幅上升的风险。投机者们摩拳擦掌,等待着这样的表态,但植田却明确推翻了有关提前调整的预测。
媒体还问及了有关负利率政策的变化。负利率政策也是自2016年开始实施的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对民营银行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实施了-0.1%的负利率。可以说,负利率政策是对民营银行超额存款的一项惩罚制度,旨在鼓励银行向企业和家庭放贷,而不是将剩余资金闲置在日本央行。
“负利率政策是当前大力推行量化宽松政策的基础。尽管存在副作用,但对金融机构的利润具有重大影响。我认为金融机构整体上拥有雄厚的资本基础,负利率政策能使金融机构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政策的设计也尽量减少了对金融机构利润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考虑到当前尚未达到2%的通胀目标,我认为继续实施该政策是恰到好处的。”
植田的回答排除了提前取消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性。简而言之,他将继续实施前行长黑田东彦制定的宽松政策。
“新闻发布会十分顺利,圆满结束了。”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一位日本央行高层松了一口气。当日的股票价格、利率和日元汇率都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
另一位日本央行高层原本对植田不拘小节的言行举止有些担忧。2000年,植田担任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期间,曾有周刊报道他出入位于六本木的俱乐部。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但这位高层担心的是有人会利用植田的疏忽大意。据透露,与植田同期任职的审议委员中原伸之(东亚燃料工业前社长)曾要求“由自己亲自安排司机和秘书”。每次进入银行时,中原总是保持警惕。学术界出身的植田并没有那么敏感,这与他表里如一的性格息息相关。然而,植田毫不设防的性格却也有利有弊,真心话有时会变成“失言”。日本央行需要小心防范,确保植田在上任初期不会犯错。
残留于市场和政界的岩浆
实际上,日本金融资本市场内部潜藏着蠢蠢欲动的岩浆,只要植田稍有失言就有可能引发重大混乱。其中一大混乱就是日本债券市场上频繁出现的国债做空。
在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期间,外国投资者抛售了99 671亿日元的日本中长期债券,其中包括日本国债。这是自2005年以来,可追溯的历史最大做空金额。外国投资者认为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已经走到尽头。投机者将此视为商机,试图通过大规模做空日本国债来获利。
做空指借入国债后立即出售,等到国债价格下跌时再赎回,并归还给国债持有者的一种交易策略。如果以1亿日元的价格卖出借入的债券,再以8000万日元的价格赎回,投资者就可以获利2000万日元。利率上升就代表着债券价格下跌。如果投资者确定日本央行将缩减量化宽松政策规模,那么做空日本国债将是最有利可图的交易。
总部位于伦敦的投资公司蓝湾资产管理公司自2022年6月以来就一直在做空日本国债。该公司正在等待日本央行缩减量化宽松政策规模,日本国债价格下跌的时机。
蓝湾资产管理公司共管理着1200亿美元(约17万亿日元)的资产,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也因做空日本国债而名声大振。正如该公司的预期,日本央行在2022年12月决定缩减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同月,日本央行将长期利率目标从0.25%上调至0.5%。蓝湾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首席投资官马克·道丁宣告了胜利,并表示“正如我们所料”。同时他还预测在植田上任后,日本央行将进一步缩减宽松政策规模,因此他决定持续做空日本国债。
2023年1月,外国投资者抛售了41 190亿日元的日本国债(不包括短期国债)。这一数字刷新了日本国债历史单月最高抛售额,超过2022年9月的抛售额2200亿日元。
植田的就职新闻发布会正是举办于这一风口浪尖的时刻。若植田不小心透露缩减宽松政策规模的想法,那么日本国债的抛售热潮将席卷日本市场,日本的长期利率面临大幅上升的风险。
政界内部也暗藏着岩浆。
2023年2月27日,植田受邀出席日本参议院运营委员会会议,会上对日本央行的人事任命进行了审批。其中一位提问者是日本参议院干事长世耕弘成,他是日本自民党安倍派在参议院的领袖之一。
世耕连续向植田发问:“我作为内阁官房副长官兼经济产业大臣,参与了部分安倍经济学的方案制定工作,我想确认您对安倍经济学的评价,以及您是否会延续安倍经济学?(日本央行)是否有决心继续挑起这一重任?”
植田给予了安倍经济学极大的赞扬,表示:“(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采取了必要措施,避免了通货紧缩。此外,企业利润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尤其是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女性和老年人的就业率都有所提高。我认为安倍经济学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在日本央行人事任命方面,岸田官邸十分警惕日本自民党最大派系安倍派的动态。对于失去了领导者的安倍派而言,“安倍经济学”是该派系的最强向心力。部分安倍派议员甚至威胁政府,表示“如果要修正安倍经济学,将否决日本央行的人事方案”。世耕肩负着安倍派的信念,发出了这些疑问。从政治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植田都难以在上任初期就开始修改宽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