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家明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拿起来一看,屏幕上显示已经有了十几条未读消息。家明上车之后一直在琢磨实验室那事,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忘了去看自己的手机。
这十几条短信大多是一些老乡朋友的,一眼扫过便完事。有一条是姐姐发来的,说晚上姐夫想和自己通个电话,似乎老家又有什么不太好的事情发生,估计是姐夫又要借钱了吧。
家明姐姐何家英是个教师,在镇上的小学教书快十年了。要不是以前家里负担重,姐姐的学业水平应该也是能够上重点大学的。可是为了弟弟的前途,姐姐最终还是读了一所普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就回到镇上做了老师。
姐姐是个认真的好老师,但因为编制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收入不高,家里现在主要依靠姐夫的建筑队出去接项目,慢慢在生活上有了好转。建筑队也并不是一个好干的活,各方面的交道都要打,还要处理各类弄不清的账目。虽然家明的姐夫也算是个当地有名的能人,但要靠他自己把一家老小的生活维持下去也并非易事。前两年为了给家明的外甥女看脚病,姐姐还向家明借了三万元钱,至今也没有能力还。
“我晚上和同事们约了一起吃饭,回来要晚一些,晚饭你自己安排啦。”微信里传来了春玲慵懒的声音。家明很喜欢她这种声音,他当初就是被她的声音吸引的。
“你早点回来,注意安全。”家明直起身来对着手机发了一条语音后就失神地向车背靠了下去。突然,他注意到马路上越来越拥堵的人群和车流,原来是前方两辆车的碰擦导致了这条路交通瘫痪。透过车窗,家明看到各路司机都显得很激动,幸好有个警察已经在现场疏导交通了。
“小伙子是外地来的吧?不要慌,这个时候堵是正常的,前面路口拐了弯就好了。”出租车司机大叔倒是挺和气的,说完还问了家明的老家在哪里,说自己的表哥曾在那里下放过。在家明的记忆里,小时候镇上是有几户上海来的家庭,那些人家里一直都特别干净、整齐,即使是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也能把各种日用品收拾得井井有条。
“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呀!”家明不禁轻轻感叹了一句。
拐弯以后车子的速度明显提了起来,不多会儿就到了家明租住的小区门口。“谢谢啊!再见!”和司机大叔道别以后,家明拎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蛇皮袋进了小区,朝楼里走去。
夕阳西沉,一群老年人领着小朋友出现在小区的广场上。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老人们操着各地的方言谈家长里短,一派平静祥和的景象。
“你们也可以考虑要个孩子了,趁我现在身体还带得动。”家明耳边响起了今年春节回家,母亲对自己说的话。父亲死得早,母亲在舅舅们的帮助下才把姐弟两人拉扯大,艰难的生活让母亲看起来要比她的同年龄人老迈许多。每次回老家,看到母亲头上日渐增多的白发,家明心里总会有深深的刺痛感。
但是家明的母亲如今非常骄傲。与大多数儿子在大城市工作的母亲一样,只要有机会,母亲就会向人炫耀自己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家明十八岁就考上了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研究生一毕业就进了一家研究所,现在又是外资企业的经理,薪水高过了许多同龄人,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儿子。
虽然家明回家次数不多,两人见了面话也不算多,但母子之间的感情很深。家明总想着能够在上海买上一个大房子,把母亲接过来住一住。“那样的话,母亲就更可以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了吧!”家明心里常常会这样想,“虽然炫耀这事情很无聊,但是只要母亲开心就好,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一个孩子把球踢到了家明的脚边,家明笑着轻轻踢了回去。看着那孩子蹦蹦跳跳的样子,他不禁想到了自己:“也许,我和春玲真是该尽快要个孩子了吧。”
小区闲适的生活气息让家明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想起了自己那早逝的父亲,想起了母亲,想起了姐姐,想起了春玲。他轻轻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今天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确实是有点累了。